时间:2024-04-24
孙莲莲
南沙作为广东面积最大的自贸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是广州南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半山岛上坐落着现今区内唯一一家跨行业综合性社会组织——广州市南沙区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南沙企联”)。作为联合会的秘书长,刘清怀求实创新、敢为人先,为南沙企联的发展无私奉献,带领着区内企业不断开辟新的发展天地。
创新服务方式企业是伙伴
初见刘清怀秘书长,他热情大方、侃侃而谈,言语之间透露着一股自信和拼劲。当谈到南沙企联的企业服务工作时,刘清怀表示,南沙企联尚在发展期,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组织,它的定位不仅立足于南沙片区,而且以南沙的企业为依托覆盖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努力实现海内外企业的对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目标,南沙企联从换届之日起,创新和开放的基因就根植于内部。
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南沙获得了更高的战略定位,每年入驻南沙区的企业上万家,2018年新增企业更是达到了近3.8万家。面对如此庞大的企业群体,南沙企联如何为其打造一个安心的“家”?这是刘清怀十分关心的问题。
为此,南沙企联开发了“2+2+2”服务模式,着力打造“两库”“两平台”“两个活动”,即企业服务资源库和专家智库、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企业家活动日和中小企业服务周,六位一体,努力建设优质的企业服务生态体系。
企业服务资源库,推进企业与服务机构资源高效对接;专家智库,为企业提供业内顶级专业知识。线下服务依托南沙区中小企业服务大厅,配套开发中小企业线上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资源整合新格局。企业家活动日定在每年的5月18日举行,为企业家搭建共商合作的互动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周也从2019年开始进入正轨,为全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
“‘2+2+2’服务模式的创立,是南沙企联内部机制创新的重要工作,也是高定位目标使然,更是公益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重要方式,这种平台性的组织不仅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也需要自发性的造血能力,可谓是任重道远啊。”刘清怀说道。
为了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刘清怀还擅长在细节处下功夫,以优质服务打动企业家的心。例如,2019年开始,将每月18日定为会员日,邀请会员参加交流活动;倡导建立南沙区企业商务服务联盟;推进商道思享汇,打造跨行业高层次人士的深度社交圈……“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困,创新服务方式,企业才会有归属感,大家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助推产业升级促进大协同
作为珠江出海口、广州唯一的出海通道,南沙区在制造业和对外出口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汽车、船舶等制造业和航运物流构成区域内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柱,然而,这与南沙现今自贸区的产业布局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更快速地促进南沙区内的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符合国家战略定义的高新区?刘清怀认为,转型升级是企业必须经历的阵痛期,整个過程充满着挑战,也富含机遇,就如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
作为南沙企联服务的执行者、宣传者,刘清怀积极奔走在一线,与会员企业共进退,通过区域交流学习、宣传引导等形式推进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在区域交流互动上,刘清怀带领秘书处先后组织会员企业深入珠三角地区,学习佛山(顺德)、珠海等地标杆性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做法。在政策宣传引导方面,秘书处积极打造宣传窗口,配合区内相关部门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工作。当记者问到是否还有其它方式推动区内产业转型时,刘清怀笑着说:“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也许是目前南沙最有特色的做法,也是南沙企联一直在推进的工作。”南沙企联与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广州南沙资讯科技园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学城高校等科研院校共同建立产学研平台,助推区内企业向环保、绿色、节能化发展。
目前,许多会员企业在各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和重要突破。区内的中国联通联合华为建立“工业云”平台;天创时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国内首条自动化生产线千去年顺利开工,率先迈向“天创智造”,实现产业链全链条数字化与智能化运营。谈到这些企业,刘清怀脸上闪露出自豪感,他表示,看到这些成果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任重道远,南沙区的企业不会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成绩。
伴随着企业转型升级而来的,还有中美贸易摩擦。谈到这个话题时,刘清怀表现得很坦然,他认为,中美贸易会对南沙区的航运物流业产生较大影响,但这并非坏事,也是企业另辟海外合作伙伴和提升实力的好契机。南沙企联在知识产权培训、人员培训、品牌建设等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资源和服务,帮助其提升自身实力,以更好的姿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迎接粤港澳融合湾区共繁荣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并非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在国家战略布局下,三地都在积极为区域融合互动寻求资源、出谋划策。不可否认的是,协同作战是当前最好的选择。刘清怀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共进和南沙企联创会的目标相通,因而,在这方面的布局,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和铺垫,之后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推动联合会工作上新台阶。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和资金流。2017年,在广东省人社厅、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大力支持下,南沙企联联合粤港澳三地多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单位发起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将青年创新载体设在佛山科技学院,把创新机制融人教学教育模式中,共同开发三地人力资源发展的“实验田”。
如今,人才创新机制又有哪些新亮点?“今年,我们希望利用这种人才创新机制为企业聚拢更多资源,初步想法是与5·18企业家活动日上的创新创业峰会相结合,邀请三地典型代表企业分享他们的创新经验和做法。同时,我们也和香港、澳门的协会、院校协商开辟三地青年创新孵化器的共享机制。譬如,在粤、港、澳三地各设一个孵化器平台,三地人才相互流通、企业相互对接,办公环境、资源等配套设施共享,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整合。”
如果说人才创新机制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一大手笔,那么,“南沙区企业青年人才成长计划”项目则是夯实当前区内人才实力的明智之举。
刘清怀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项目会邀请大型企业的HR参与进来,他们很清楚青年人才的需求是什么,比如在招聘和培训层面,如何打造出南沙区吸引人才的招聘和培训模式,为区内人才提供可预见性、可视化的发展机遇,这也需要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前期我们举办了多场HR精英沙龙,收到的效果不错,后期会继续推动这方面的活动落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南沙区企业联在“开放、共创、共享、共赢”的思想引领下,坚持“服务企业和企业家”的宗旨,与区内企业为伴、与港澳同胞为友,携手共创发展新时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