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思新奇,抒情婉转

时间:2024-05-11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赏析】

诗人客居在北方,看见大雁北返,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诗。这首《归雁》诗以雁为题,却与一般的咏物诗有所不同。不是一般的就题铺演,而是别有寄托。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这两句用的是倒装法。意思是说:“潇湘水清沙白,两岸长满青苔,水暖食足,风景优美,大雁正好栖息,为什么要随随便便飞回来呢?”

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杜牧的《早雁》诗:“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后两句是诗人代雁作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于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湘水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下令改为二十五弦。钱起考进士的中试诗题即为《湘灵鼓瑟》,结尾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就是描写湘灵鼓瑟的名句。这里诗人代大雁借用湘灵鼓瑟的事答道:“潇湘本是个好地方,但是湘水女神常在月下鼓瑟,瑟声幽怨,不胜其悲,所以才飞回来另找更好的栖息之所。”这个回答当然完全是想象之词,但这么一答就暗暗地(不是直接、显露地)牵出了湘灵鼓瑟的传说,使读者闭目即能想见月夜下一个在江边弹奏乐曲倾诉哀怨的女子形象,从而产生不忍再听的反应。于是,读者便理解了大雁“却飞”(即折返而飞)的理由。诗人把“湘灵鼓瑟”说成大雁北归的原因,构思新奇,想象丰富,意境清远。诗人问得奇,大雁答得更奇。

这首诗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至于这种感受是什么,诗中没有明说。为了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妨看看他考进士的成名之作《湘灵鼓瑟》。在那首诗中,诗人用“苍梧来怨慕”的诗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于她在乐声中寄托了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同时,诗中还有“楚客不堪听”的诗句,表现了贬迁于湘江的“楚客”对瑟声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拿《湘灵鼓瑟》同《归雁》相对照,使我们领会到诗人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故而,他使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诗人正是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

这首七绝,以雁拟人,相与问答,抒情婉转,笔法灵动,言外有意,耐人寻味,为咏物诗打开无限法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