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什么限制了起名想象力

时间:2024-05-11

与归

不少老师刚开学时认不全班里的小朋友,因为对他们来说,把“梓轩”“子轩”“紫萱”“子萱”们一一对号入座,实在太难了。这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而是一道复杂的排列组合题。可以想象,几十年后,公园里到处是“梓轩”在晨练,广场上到处是“紫萱”在跳舞,他(她)们相逢一笑打招呼,也完全不是偶像剧里的浪漫邂逅,只是大爷和大妈们家长里短的寒暄。

“zǐ xuān”泛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在笔者看来,起名字看似是一件非常个人化、主观性的事情,却又是一个时代的客观反映。甚至倒推回去,我们可以从姓名高频词中,去研究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

有些人可能有个错觉:为什么古人的名字就起得那么有文化,而且辨识度很高?那是因为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都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大家还记得历史书上有个起义失败的农民叫“王二”吗?大家还记得朱元璋的原名以及他以数字为名的父亲、祖父吗?

事实上,古代有文化的家庭起名也经常随大流。就拿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东汉末年举例,“名”或许看不出,但是“字”就比较明显:孟德、玄德、翼德。乍一听,还以为此三人是亲兄弟。“德”字泛滥,同样时代背景深厚:东汉时期,没有科举只有察举,“德行”是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也是士族的追求。

不妨再看看现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建国”“援朝”“跃进”出生了,这就再明显不过地体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到了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国家号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富”“贵”“华”“强”便成了名字高频词。“zǐ xuān”们的兴起,答案也很明了:父母们看着偶像剧和小说长大,也都想让孩子们沾沾“艺术气息”,甚至“仙气”。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嘲笑那些为孩子取名“zǐ xuān”的父母们,“zǐ xuān”完全是这个时代的选择。

而在笔者看来,与取名相关的另一种现象可能更具时代价值。近年来,“新复姓”的名字越来越多,比如侯高俊杰、刘沈千寻、张郑宇霄等。这说明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她们不仅再也不是连名字都不配有的“某某氏”,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姓传给下一代。

事实上,在这个送走“张伟”迎来“zǐ xuān”的时代,一些父母也注意到了这种高重复率,开始求助“互联网+”来为孩子取名。在淘宝网搜索栏输入“取名”,就可以找到5000余家相关店铺,取名的费用从1元到1万元不等。自己起不好,网上找专家,这不失为一条捷径,但也透露出家长们寄托在孩子們身上“病急乱投医”般的期盼与焦虑。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看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毕竟“zǐ xuān”再怎么泛滥,总比“狗蛋”“二丫”好。有人发问:是什么限制了起名的想象力?我想,那应该还是时代吧。

【读后有感】

从家长的“起名焦虑”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时代变了,但是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寄托和爱没有变。只是,请家长千万不要为了独一无二,给孩子起一个生僻拗口的名字,这将给他(她)的生活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这种为了个性而个性的做法,恐怕也完全没有必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