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仇广宇
2020年8月,日喀则至拉萨的Z8804次列车行驶至日喀则地区,储卫民发现,在火车的一个角落,行李箱丝带与车窗外的彩虹以及五星红旗遥相呼应。这道彩虹是后期整理时的意外惊喜。
2021年6月23日,Z918次拉萨至格尔木的列车上,窗内的红烧牛腩套餐和窗外草原上快活吃草的牛羊。青藏线、川藏线沿线有许多动物出没,在建设铁道工程时必须考虑沿途的生态问题。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全线通车。15年来,这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克服了冻土、高原海拔等诸多天然障碍,给沿途人民带去了新的生活,也留下了大量人类与自然抗争,或抗争后和解的痕迹。而这一切风景,都被一位摄影师在流动的火车上记录了下来。
2019年夏天,“90后”独立摄影师储卫民沿青藏线乘火车前往格尔木工作,透过车窗,他看到了壮丽的风景和人类工程的痕迹相结合的景象,公路、桥梁、隧道与亘古不变的自然风光同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开。他忽然想到,可以通过火车车窗抓拍景象,来记录和表达他看到的一切。
就在那一年的6月,辞职转做独立摄影师还不到三年的储卫民,凭借在格陵兰一座小镇拍摄的照片《北极的冬天》,获得了2019年旅行者摄影大赛的全球总冠军及城市组一等奖。照片中,雪地里的彩色房子亮着星星点点的灯光,画面中有着极小的三个黑点,是牵手回来的一家人。这张照片传遍了全球,有人说,这张照片让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可以战胜这么残酷的自然环境,在这里生存繁衍”。
从这张代表作中可以看到,作为风景摄影师,储卫民的摄影总是会落脚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在青藏线游走的過程中,他开始对旅程中看到的各种基建设施产生兴趣。他想知道,在中国几十年的“基建狂潮”中,这些工程到底给自然、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决定拍摄后,储卫民开始查阅青藏铁路相关的资料,对他可能会遇到的风景或建筑提前做功课,而在乘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地点,他都要先用GPS定位留存。很快,他就抓拍到了许多有趣的场景。在列车经过雅叶高速时,他拍下了一位站在平衡车上工作的修路工人。这一充满科技感的场景说明,修路这样的工作不再是过去人们想象中那样的体力劳动,而已经变成一个更加有科技感的过程。
2020年8月,日暮时分,西宁至拉萨的Z6801次列车经过格尔木地区的一个风力发电场。架空电线从这里转为埋地电缆,穿越铁路。
透过青藏线的车窗,人们可以看到人类对自然的抗争成果。比如,在储卫民的照片里就有着对青藏线沿途冻土景象的完整呈现。青藏铁路是世界上通过永久冻土区最长的铁路,冻土在冬季会因低温结冰膨胀,在夏季会因高温而融化积水,冷热交替造成的路面塌陷下沉会严重影响铁轨。青藏铁路的重要突破就在于解决了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对于铁路铺设以及运行的问题。
而有时,人们看到的又是人类与自然抗争之后的和谐。在经过风沙危害最大的长江源头沱沱河站时,照片中清晰地展示着金黄色沙漠之上蜿蜒的绿色防沙网,在高原上构成了独特的秩序感,也能感知到气候变化的部分影响。
火车上的拍摄是事先精准计划和临场发挥的结合。一幅美好的或是有意味的图像大部分时间需要抓拍,但如果错过了,也有补救的“笨办法”——多在这趟线上坐几次火车就是了。
“笨办法”有时却是最管用的,美丽的意外总在这些时刻诞生。在那曲附近的措那湖,储卫民发现了一片美景,经过考察,他发现这趟列车的软卧车厢内更适合拍摄,于是他用GPS记下定位,在回程时买了软卧车厢的票开始等待,列车又再次路过那片风景时,一只飞鸟恰好被他收入镜头之中。在拍摄当时正在修建的加查水电站时,储卫民原本是为平静美丽的雅鲁藏布江水而来,但没想到在进入隧道的一瞬间,他想要的“基建信息”——隧道上的建筑信息标牌也被拍摄了下来。
2021年4月,Z6802次列车从拉萨到西宁,窗边的措那湖水仿佛触手可及,铁路离湖面最近处只有几米距离,可以看见飞鸟掠过湖面。这片湖水是当地人心中的“圣水”,也是青藏铁路沿线最值得期待的美景之一。
2021年6月29日,拉萨到林芝的Z8901次普速列车路过山南,乘客纷纷望向窗外或拿出手机记录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
2021年6月26日,拉萨到林芝的D8993次列车上,一位藏族老人和全家一起前来体验刚刚开通的拉林铁路复兴号商务座。窗外是传统的高原集市,密密麻麻地停满了各种车辆。拉林铁路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通车,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从拉萨起步,最快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400多公里以外的林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