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肖遥
一位很聊得来的朋友,自从养了两只猫后,跟我聊天的画风就变了,她会不厌其烦地给我发猫照片、猫视频,期待我的夸赞和艳羡。猫是可愛的,我也不介意隔三差五地隔屏云吸猫,如果是朋友圈状态,我可点赞也可忽略。但私信不说点啥就冷场了。出于礼貌,我也得夸几句。可我逐渐发现,夸赞的分寸很难拿捏,我必须搜肠刮肚地找合适的漂亮话,才能和她爱猫的热情相匹配,否则就显得敷衍。
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不同爱好和经历的人聊天,很难同频共振。比如一个女同事说明天孩子幼儿园毕业了,要买花感谢老师,她对桌的男同事没有孩子,不接话又显得不礼貌,只好随口说为啥要送花呢?多华而不实呀,微信发红包不香吗?再说了,老师只是完成了他们的工作,需要感谢吗?
女同事说:“必须感谢的!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你知道有多难带吗?家里带一个都人仰马翻,老师要带几十个,你说老师崩溃不……. ”有孩子的同事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那个男同事默默地淡出了这个话题,再一抬头,他已找理由躲出办公室了。
《红楼梦》里大观园里的妙玉邀请宝黛钗去品茶,黛玉客气地几句寒暄,打开了妙玉的话匣子,说起自己家的茶、茶杯、泡茶的水,还有喝茶的方式,结果黛玉也成了俗人,宝玉成了没见过世面的蠢牛,短短几分钟的品鉴会,变成了吐槽大会,吐槽贾府不如她家有品位,吐槽刘姥姥弄脏了她的栊翠庵……少男少女们轻松愉快的下午茶聚会时光,就这样被妙玉对茶的专业热情给搞凉凉了。想起《奇葩说》上黄执中对热情这个命题的结辩:“热情,之所以让我们尊敬它,喜爱它,拥抱它,是因为热情让我们看到更多,变得温暖明亮有憧憬。可是如果热情,是给别人压力,或者给自己压力,那么热情就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了。”
聊天是为了撞击出思想的火花,结果聊得步步惊心,聊出火药味的,也未必都来自专业碾压。综艺节目《五十里桃花坞》里,十五个不同年龄段的艺人第一次坐在一起,宋丹丹请在座的每个人作自我介绍,到张翰的时候,张翰说自己是“一名演员”。宋丹丹追问张翰有什么代表作,他坚持说自己没有值得拿出来说的代表作,“看过的就看过,没看过的就没看过。”这种不愿意被带节奏的态度,使得场面陷入了尴尬。
对于过度热情,年轻人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糊弄”办法,就像我家00后上大学以后,对于我苦口婆心的微信长语音,她都会回复“确实”,我几乎要相信了,庆幸自己教子有方,没有教出一个杠精。可我发的自拍照,她回说“你知道我有多想成为你吗?”就显得很可疑。写这篇文章时,顺手搜索了下“糊弄大全”,发现在糊弄的分类中,这两句属于“万能回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