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导读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很吃力?或者,你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接触到全新的文化,会不会觉得不适应?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度都是一颗璀璨的珍珠,而中国就是这众多珍珠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并不出生在中国,但却从事着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事业;他们并不是天生就熟悉中国文化,但却凭着“贵以专”的精神,在中国文化秀丽的长卷上画下绚烂的一笔。本期的“人生百态”,就让我们来看一看,那些发生在外国人身上的“中国事”。
人物素材一
“洋票友”雍竹君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位名叫雍竹君的德国籍京剧女演员,经常在天津的中原公司妙舞台、新明戏院、明星大戏院等处的戏台上表演中国京剧。各地戏曲艺人都知道天津的戏迷观众看戏时喜欢挑剔,而雍竹君在天津演戏尽管票价不菲,却格外有戏缘,颇受戏迷欢迎。
在当年的报刊上,雍竹君也被称作雍柔丝,她是中德混血儿。其母为华裔汉族,其父是德国人,在德商龙虎公司任经理。这位雍女士生长在北京,从小酷爱京剧。她的父亲给她请来名重一时的票友关广智,教她学唱梅派青衣。在她十八九岁时已经学会不少出戏,唱得、演得都像模像样。关广智经常带她到票房里玩票,有时还让她到戏园子里登台彩唱,人们对她疼爱有加,习惯以雍女士称呼她。
雍竹君身材高大,体形丰腴,而且是金发碧眼,即便扮戏上装后,外貌仍是典型的欧洲女郎模样,一些观众常被她那奇容异相逗笑。然而,她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京腔,声音与形体判若两人。如果观众不看她的外表容貌,单听她的念白和歌唱,与地道的京剧演员别无二致。
雍竹君最初登台表演,都是与她的老师关广智合作,当年北平的一些商业电台时常播放他们合作演出的录音,很受听众欢迎。稍感遗憾的是,他们两人同台做戏形体不够般配。譬如演《四郎探母·坐宫》,雍竹君扮演铁镜公主,尽管唱段和做派都很到位,而穿着厚底靴扮演杨四郎的关广智,仍比人高马大的铁镜公主矮半头,台下观众看着不够顺眼。
北平吉祥戏院经励科的人,看到雍竹君已经唱出了名,极力撺掇她下海做专业演员,又多方奔走,为她物色到彼时颇有名气的票友管绍华与她配戏,由雍竹君挂头牌,管绍华陪她挂二牌。经过一段磨合后面向社会售票公演,大得时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地京剧界有到天津闯码头的传统,似乎不到天津接受戏迷检验算不上名角。雍竹君在北京走红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也到天津试演。她与管绍华合作演过《四郎探母》《武家坡》《乌龙院》《汾河湾》等剧目。在名家荟萃的天津,观众对她格外青睐,之所以如此,除了她确实唱得不错外,专门来看洋人唱京戏的人也不在少数。当时有人在天津的《中华画报》上著文,称她是国剧女洋票第一人,可见她沾了洋面孔的光。
1929年北平吉祥戏院组织的《法门寺》大合作戏,约定全部角色一律由票友扮演——费简侯饰刘瑾,关广智饰赵廉,张泽圃饰贾桂,唯独扮演宋巧姣的雍竹君此时已下海做了专业演员,为此,戏报上在她的名字前边加了“特邀”两个字,以示区别与尊重。
1995年,87岁高龄的雍竹君在德国去世。据说,她还曾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开过一家中餐馆,至于饭菜是否原汁原味,经营是否得心應手,就不得而知了。
【人物解读】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讲,也是一个“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表演形式,更何况是一个文化背景脱离中国的德国人。早在二十世纪,中华文化就备受异国人的青睐,但反观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洋文化”,狂热地追求“洋音乐”,这不得不让人思考,究竟是中国文化失去了吸引国人的魅力,还是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失去了发现传统文化精髓的眼睛?
人物素材二
汉字叔叔
他的故事,你值得一听。
今年是68岁的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在中国常住的第6个年头。在中国,人们对他并不直呼其名,而是用一个听上去更亲切的称号——“汉字叔叔”。
“汉字叔叔”曾登上了央视一套节目《朗读者》,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朗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这是一篇陋室之中仍心存高远者的自白,用来形容理查德的一生再恰当不过。自1994年开始,理查德凭借一己之力,将汉字字形数据化,之后建立汉字字源网站,在古汉字数据库中录入近10万字形。
理查德·西尔斯,1950年出生在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的小城镇。身边全是讲英语的白人,但理查德·西尔斯非常想到外面看看,想学习一门外国语言,想要了解国外的文化与生活。于是,理查德·西尔斯选择了汉语。
起初,西尔斯对于汉字的热爱让家人无法理解,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这个世界上有将近20%的人在说中国话,这让西尔斯觉得很奇妙。
学习汉语,首先要面对近5000个汉字和6万个词汇,为了能学懂汉字,西尔斯不得不去查找汉字的原形。然而,这过程中也让西尔斯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解释汉字字源的英文书籍真是少之又少。
1994年,西尔斯突发心脏疾病,一度病危,被医生诊断为剩下不足一年时间的生命。这一切让西尔斯下定决心——立刻着手汉字字源的整理工作。
“如果只有一年时间,那我就用这一年时间把《说文解字》这一本书电脑化,这样即使死,也无憾了。”西尔斯说,疾病并没有阻止他,反而给了他动力,加上他熟练计算机技术,于是,他就把探索汉字字源作为研究项目,一条从《说文解字》到《六书通》《金文编》《续甲骨文编》等经典书目的电脑化之路开始了。
2002年,西尔斯建立起一个网站并公开上线。网站名为“汉字字源”。他对6552个常用的现代汉字进行了字源分析,其中,收集编列了超过96000个古代汉字字形、31876个甲骨文、24223个金文以及秦汉的11109个大篆书、596个小篆体,并对每个汉字字形,进行了英文释义。在网站里有将近10万个汉字字形,都是他从超过一万本书中寻找出来的,买这些书花光了他当时全部的积蓄,为学习汉字的外国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个字源网站,由他一手搭建,尽管开通了捐赠渠道,但因为几乎没有过公共宣传,不过是虚拟网络海洋中不起眼的一叶扁舟。然而,当网站浏览中突然出现了日均1.5万次来自中国的浏览记录时,西尔斯隐隐地感觉到,也许在中国,有人开始知道他的故事。
西尔斯说,中国的古汉字很有内涵,但现在至少90%的中国人并不知道它的历史,这很可惜。他呼吁更多的中国人来关注汉字文化传承。
就这样,西尔斯花费20多年的时间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并放到网上,输入汉字就可查看字形。研究汉字需要巨大花费,他一度穷困潦倒,但依然信念如初。
2011年对西尔斯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一年他的网站被中国网友发现,并在国内社交网络上爆红。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人在遥远的美国田纳西州默默坚持,并长期以个人收入维持网站运营。
【人物解读】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有些时候,我们习惯这样调侃一些人和事,似乎在对待外宾这件事上,我们总是持有双重评价体系。但面对这个年近七旬的美国人,我们似乎很难说出这句话来。没有一个外国人像他这样研究汉字,更没有一个中国人像他这样研究汉字。20多年只做一件事,不求回报,无所求,只关注意义。在热爱汉字这件事上,没有人打包票比他拥有更多的热忱。而他的故事之所以历经时间的洗刷,依然常讲常新,不过是拥有了一份常人难能可贵的坚持。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