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1

解小军

初中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欠佳,枯燥的课堂氛围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时,作为教师,需要脱离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教學内容设置针对性的导学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有效地推动和落实课改要求.对于数学学科来说,问题导学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技能,还能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理解内化的良好习惯,打造富有个性化的学习特色,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什么是问题导学法呢?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有效地运用问题导学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呢?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况介绍

问题导学法,就是以问题作为导向,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领教学,围绕问题思考展开教学,最终再通过问题的解决结束教学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探究为主的学习原则.问题导学法中的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的引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预习,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再使用问题检测反馈,了解学情.任何一个教学动作、教学步骤都离不开问题思考,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探寻数学原理和内在规律,激发学科兴趣及创新意识.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在问题思考中完成预习任务.

为有效提升教学效益,我们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前,应布置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指引开展适当的预习.此时,我们制定的预习问题应当紧扣教学目标,呈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需要掌握或了解的问题.同时,预习问题最好以情境导入,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再次,预习问题应当体现承上启下的原则,应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如我们在《菱形》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设计承上启下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菱形所具备的性质,思考结束后再结合教材表述规范理解,然后再让学生用直尺及圆规将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出一个菱形,由此加深对菱形概念的内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设计的预习问题不能模糊,一定要明确具体,让学生可以明确找出思维切入点,让思维有路可循;还要注意的是预习问题要有层次性及拓展性,以便有效降低预习难度,激发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直观呈现,在问题思考中开展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用高频率、有思维度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以便顺利生成学习结论,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我们的口授、口问形式比较单调和抽象,不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此时,我们需要使用多媒体的形式加强教学问题的直观呈现,既让学生更形象、更轻松、更准确地理解问题要求,又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我们在进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内容的教学时,为让学生有效厘清各种不同类别的角的概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以“二线四角”为基础,生成“三线八角”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类别角的位置特征,建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新概念,最后引导学生探究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一般方法.除多媒体的直观呈现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如我们在教学《随机事件》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我们可以开展抽取扑克牌或掷硬币的游戏,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随机事件的概念.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活泼的氛围,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加强总结,在问题思考中进行知识生成.

问题导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问题思考,自主探寻、合作讨论或者研究性学习等手段来探求答案.学生如果没有自主探究的过程,没有自主思考的过程,老师讲得再多,还是缺乏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也就不能形成真正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学生探究完毕后,我们切忌一讲了之甚至直接跳过,而要根据学生探究情况的反馈,及时引导学生踊跃展示,互相补充,及时进行知识总结与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秉承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创意、有思维、有价值、有趣味、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探究与思考,在问题思考和问题解决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