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关纯洁的心理学

时间:2024-04-23

胡泳

用纯洁与否来审判他人,会带来巨大问题。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描绘了具有纯洁心灵、善良品格与坚韧性格的乡下姑娘苔丝的毁灭过程。新婚之夜,丈夫坦承曾经在求学时,遭一名娼妇下药并欢爱过,苔丝原谅他后,也向他坦承自己曾经失身。然而相同的过错却无法得到男人的谅解,原因是,在他眼里,纯洁无瑕的苔丝已不复存在。

这与纯洁性的心理学有关。从根本上说,纯洁度来源于食物系统,它不全然是客观的,而是一套心理过程,用来帮助我们对吃东西是否安全或健康作出判断。

有关纯洁的心理学的一个方面是我们如何进行污染评估。心理学家保罗·罗津一直在描述和命名这些评估,其中很重要的是对持久性的判断。为了生动地说明这一点,罗津会把比如一只蟑螂放在一杯果汁中,取出虫子后将果汁提供给参与者喝。当然,参与者一定会拒绝。随后,实验有趣的部分开始了。罗津在参与者面前对果汁进行消毒,然后又让参与者喝掉这杯果汁,依旧被拒绝。为何他们仍然拒绝呢?因为在情感层面上,对污染的判断仍然占主导地位。

罗津的演示说明了永久性的归因,这是纯洁心理学的一个关键部分。其判断就是:“一旦被污染,就永遠被污染”。此处的含义是,污染——即纯洁性的丧失——是一个灾难性的行为,留下了一种无法恢复的状态。用食物系统来比方,食物一旦被毁,那就只适合扔进垃圾桶。

纯洁文化用各种类比、隐喻和故事来说明不纯洁的毒害。可能是有缺口的茶杯或被弄脏的布巾;被唾液污染的水杯;或者女性失去贞洁以后,被形容为“受损的货物”。有关性的罪,在人类历史上,几乎完全由纯洁的隐喻来规范。我们对待性罪和失去贞操的行为与其他罪非常不同。性罪之所以化身为特有罪,是由于套用了一个建立在食物系统上的心理机制,一个由厌恶、反感和恶心驱动的机制,但不是把这些感觉指向食物,而是指向人。社会和家庭也教孩子把这些感觉内化,并可能指向他们自己。

在经验上,社会一般不把男性的性罪看作是对纯洁的侵犯,比如,男性如果失去贞操,只是他表现失败而已。如果一个男人犯了性罪,那就是一个错误,他不是受损的货物。他可以简单地下定决心,今后做得更好。为什么这对男人来说这么容易?因为他的性行为被“表现”的隐喻所规范。

相比之下,女性失去贞操几乎完全由纯洁的隐喻来规范。对女性来说,失去贞操不仅仅是一次表现的失败,而是一种纯洁性的丧失,由于纯洁性的运作方式,它是灾难性的,无法恢复。正因如此,从隐喻上讲,她没有办法继续前进,游戏结束了。

抛开对男女性过错与性罪的区分,如果把厌恶视为一种对那些提醒我们是动物、因而也是凡人的事物的反应,那么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提醒我们,我们有身体,并且我们的身体并不能够完全由自己来控制。所以性本质上是一种动物行为:它是我们做的可能污染我们的事情。它以一种直接的方式提醒我们,我们创造生命,我们死亡,我们是凡人。

而如果我们不害怕死亡,能够坦然接受凡人的命运,人有时会像小孩子一样在泥地里玩耍,从中得到极大的快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