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提高学生化学探究能力

时间:2024-05-11

蒋焕永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临的问题.《新课标》从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8个方面提出了科学探究8要素,并对各要素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下面我就在教学过程中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

一、善于提出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例具体指导,就一个具体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一开始学生可能是简单模仿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慢慢學会提出问题了.如在蜡烛燃烧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蜡烛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为什么蜡烛燃烧会冒黑烟”“为什么熄灭后会有白烟”“白烟为什么能被点燃”“为什么盛放石灰水的烧杯上会变浑浊”等.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使提出问题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正确提出猜想和假设

猜想和假设不是让学生凭空乱想而下结论,一定要回归到旧的知识体系中,在旧的知识中深化新的信息.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教完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一个猜想是否合理,取决于学生根据现有知识能不能做出判断,凡是不能做出判断的,都是可以进行猜想的.

三、如何制定计划和方案

制定计划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提出的方案,不管学生提出的方案有多么幼稚可笑,都不要取笑他的想法,当然也不要过于表扬.而是应该集思广益,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认识自己的方案是否可行.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要具体可行,不能不切实际.

四、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需要观察和记录,在化学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定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哪怕学生得到的现象与其他人不一样,也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和其他人不一样,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可以在小组中讨论,最后否定错误做法,重新开始实验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五、正确收集证据

收集证据是验证实验设计方案科学性与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学会运用调查,上网查阅资料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快乐和成功.在化学教学中,对资源共享的资料可以灵活运用,不拘一格,甚至还可以使用表格、图像等方式,使证据清晰明白,具有更强说服力.

六、解释,得出正确结论

解释,就是将所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结论就是指通过推理得出的结果,是对事物做出的总结性判断.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能初步判断事实与假设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七、反思和评价

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是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清楚自己的思维过程,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诱导,如对于实验结果和事实上不相符的学生,要让其想想“为什么我的结果和别人的不一样”“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反思和评价学生的实验过程,让学生找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并改进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找到正确的结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八、正确表达,交流心得

表达和交流是使学生就各自探究的问题或现象互相质疑、答疑,获得知识的方式.通过表达和交流,学生可以对自己学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对新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有全新的认识,甚至通过表达和交流,学生可以互相解决彼此观点和操作中的错误,升华课堂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的课堂气氛,要鼓动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辩论.通过表达与交流,学生既对旧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我,互相合作的基本素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