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化学课堂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时间:2024-05-11

唐海艳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的能力与质量、發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节外生枝的“异端邪说”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生动、鲜活而又充满灵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极为珍贵.

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化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创设富有成长气息和生命力的化学课堂,笔者在实践中有以下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交流.

一、利用实验失常,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在化学的世界中充满了未知的可能,尤其是实验,教师如果用“看看书本的图片”或用简单的结论来搪塞学生,将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养成学生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面对实验的失误,教师应适当调整并重组课堂设计,在教学目标和科学实验素养的培养间取得平衡点以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做演示实验:碳酸钠与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后,因生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于空气中而造成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相等.为了验证该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师接着演示了改进实验:用密封装置进行实验(在锥形瓶的橡皮塞的导管上套一个气球),当两种药品混合后即将平衡的一刹那,气球突然从膨胀一下子泄气了,天平指针偏转.此时,学生不免有失望之神色.教师没有立即分析原因,而是让学生想想实验失败原因及补救办法.经过学生的探讨,他们用矿泉水瓶代替锥形瓶等实验方案增强了装置的抗压能力,并且经过实验成功验证了该实验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关注学生质疑,解决落实课堂重点难点

以往,教师总按教学设计进行按部就班地教学,对于设计之外学生的质疑,不是不予理睬,就是简单地否定或假借课后思考敷衍了事.长期被动接受,缺乏质疑的课堂,大大压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及时给予回应,这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更能适当地拓展课堂的重点难点.

例如,在用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做 “分子的不断运动”的学生探究实验中,有学生提出质疑:“酚酞分子不运动吗?为什么氨水溶液没变红呢?”教室里一阵安静.老师微微一笑,把问题抛给所有学生,问:“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同学们认为,酚酞分子有没有在运动呢?”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后知道了酚酞分子也在运动,但是速度很慢.从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明白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且还了解到不同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三、善用各种错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与批

判思维

课堂上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如果学生一旦出现错误就用粗暴的态度训斥学生,这必然会大大打击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而养成学生害怕权威不敢质疑的不健全人格.又或者是教师自身的讲授出错受到学生的质疑,逃避回答,不了了之,造成学生思维困惑不解,这也势必错失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良机.教师应端正心态,以帮助学生成长的姿态出现在课堂,对于自身或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要急于表态,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的加以表扬,错的及时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成为一幅图画展现于全班同学的脑海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他们理清思路.有时,教师还可以故意犯错,创设错误情境,或把学生的错误重现于课堂,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自己的错误,反思自己的错误过程.

例如,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课堂上,学生在做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某过氧化氢溶液中含6.8 g H2O2,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充分混合后,最多可制得多少克的氧气?学生解题时,我巡视发现一名学生没有按书本的规范及常规做法解题,而求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当成生成物氧气的质量.这种解法是错误的.但是我没有立即指出他的错误,而是走到黑板前,把该方法也写了下来,然后问学生对不对,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错在哪里,以及错误原因.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种讨论的效果,我趋势追问:“如果真是这样,那用电解水制取氧气,能否用这种方法计算呢?”学生简短的争执后,我让当初那名出错的学生来解答此题,然后与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结果对比,结果发现是正确的,我及时表扬了该名原先出错的学生.

总之,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在细节稍纵即逝时,能抓住精彩的瞬间以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这需要长时间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沉淀,但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舍得放弃自己的权威,敢于让学生说.学生会说了,得到了发展,才是课堂的最终落脚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