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家谱: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叙事*——以青州、岫岩家谱为个案

时间:2024-04-24

何晓芳

中国自古即有编修家谱传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统宗谱、支谱、房谱、家族根派、世系录等诸多名目与种类。卷帙浩繁的中国家谱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中国历史发展中各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氏族、家族和人物,将历史过程与文化变迁密切地链接在一起。如果说,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中国家谱就是一种鲜活、通俗易懂的解读。因此,本文从中国家谱入笔,以青州、岫岩家谱为个案,呈现中国家谱作为一种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叙事描述。

一、近代中国家谱研究之提倡与“中华民族”概念诞生关系之溯源

中国家谱产生历史悠久,随之产生谱牒学,昌盛于魏晋以降。而本文专指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视域下的中国家谱研究。“中华民族”概念虽然产生于近代,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实体早已存在,中国家谱则是以血缘世系为中心的“族”“氏族”或“族类”叙事。所以,中国家谱研究对近代“中华民族”概念诞生有一定的历史联系。

由于《一统志》的国家疆域谱系作用,成为中原士大夫抵制华夏以外的族群入主中央政权的民族思想隐喻,明清交替之际,抗清斗争失败的顾炎武详察山川地理和制度沿革,撰写出内容浩瀚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梁启超称之为“政治地理学”。清朝同样利用疆域谱系为自己正统性辩护,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撰写完成《满洲源流考》,分列《部族》《疆域》《山川》《国俗》四门,证明“白山、黑水,实古肃慎氏之旧封”,体现满族从肃慎到女真再到满洲始终为中国疆域内之民族,与金代自称“中国”纳入“正统”如出一辙。值得一提的是,《大清一统志》康熙年开始修纂,乾隆年间完成,嘉庆年间重修,告峻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准括定大清疆域版图,在帝国主义公然侵略中国之前,早已明确大清国家主权范围。中国家谱与疆域构建中华民族稳定的传承谱系,载诸史册,昭昭可鉴。

顾颉刚步梁启超之后,1939年发表著名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章,此一年前还出版了《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疆域沿革史》的执笔人史念海先生对顾颉刚写作该书的时代背景与出版目的做了说明:“当时国难当头,日本帝国主义侵凌日甚一日,东北三省早已沦陷,……顾先生曾感慨的说:‘吾人处于今日,深感外侮之凌逼,’顾先生一再指出,必须详细论述疆域损益及其演变踪迹,借以使国人具知创造祖国山河之匪易,寸土皆应珍视,不能令其轻易沦丧。”顾颉刚与梁启超同样在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之际强调中国家谱对研究中国史的价值,他曾说:“我国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但尚有两个金矿未曾开发,一为方志,一为族谱。”

梁启超与顾颉刚共同提出方志与中国家谱研究是历史学必要的基础资料,批判以帝王为中心的历史观,对中华民族史用向下的眼光开发民间资料,因民间资料可以细腻书写《一统志》疆域上的寸土“族”“氏族”或“族类”,而这是构成中华民族的细胞群。可以说,“中华民族”概念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史学的一个革命,而中国家谱为其提供了详实资料。

由上述可见,“中华民族”概念诞生于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学者对延续数千年中华文明史总结的真知酌见。“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血缘、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情感。因而,“中华民族”概念视域下,中国家谱与疆域版图被赋予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谱系的新含义,中国家谱就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叙事。本文以此为视角,用青州、岫岩家谱为案例说明中华民族如何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结合成命运共同体。

二、青州、岫岩家谱: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叙事

青州、岫岩家谱在本文主要指满族家谱,而“满族”在本文是指民族身份认同上的满族,而非以血缘为界定。

一部完整的满族家谱从清初编入八旗的先祖开始记叙到现当代,历经清王朝鼎盛、衰败到垮台,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获得新生,是一部完整的满族家族命运史。如果说清代国史是《清实录》,满族家谱就是一部八旗人的历史叙事。青州家谱是清代驻防八旗参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叙事,岫岩家谱则是在辽宁抗日战争起始地上打响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第一枪的叙事。本文以青州岫岩两地满族家谱为案例,见证近现代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青州家谱:第一次鸦片战争“天朝崩溃”的挽歌声中驻防八旗兵可歌可泣的“勇敢和锐气”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由广州经厦门一路顺畅进攻浙东,但却出乎意料遭到乍浦驻防八旗拼死抵抗,英军艰难取胜后,直奔镇江。英军有鉴于浙东乍浦战役遭受驻防八旗重创,增加兵舰火炮攻势,由战舰12艘、轮船10艘、运输船51艘、士兵7000人组成舰队。清廷方面也加强守备,从已经调往江宁的青州驻防八旗中选拔官弁13员、兵400名,移守镇江,这是青州驻防八旗设立一百多年后第一次跨过长江作战。但与英军相比兵力相差悬殊,京口(镇江)驻防八旗加上青州驻防作旗,城内驻防八旗总计仅1600名,寡不敌众,镇江城防失守,但驻防八旗兵表现的英雄气慨却永泐青史。《镇江府青州驻防忠烈祠碑文》描述镇江城被英军火炮攻破时,青州八旗兵仍奋力拼杀英军之惨烈情景:

“城陷之日,死者前锋校三员、领催三名、前锋十三名、马甲四十六名。远近闻之,俱为陨涕。闻贼之陷城也,为六月十四日,天将午,火箭齐发,东、西、北三城楼俱被焚烧,贼乘势攀跻。他守兵以千数,皆震慑,独青州兵奋勇格杀,至血积刀柄,滑不可持,尚大呼杀贼。呼未已,而贼由十三门登者,已蜂拥蚁附而至。犹复短兵相接,腾掷巷战,击毙贼且数十百人,直至全军尽溃,力不能支,始夺门以出。呜呼!”

镇江保卫战400名青州八旗兵参战,阵亡65人,受伤70余人。

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其光辉著作《英人对华新远征》一文中痛斥清政府屈辱投降同时对驻防八旗英勇抗英给予高度赞扬:“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个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瓜尔佳氏家谱》,谱书形制,清代宣纸,手抄本。首页显著写明“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吉立”,加盖“瓜尔佳氏”署名印章。全谱共计23页,目录顺序分为:源流部分,简要概述本支瓜尔佳氏从长白山归附后金,清初从龙入关;祭祀部分,说明历次祭祀缘由以及祭祀仪注等事项;世系部分,从长白山归附努尔哈赤的始祖开始,记到青州支系道光二十四年(1844)为止共十一代人。这部家谱“祭祀”部分,明确说明此次祭祖立谱为纪念瓜尔佳族人参加镇江抗英战役:

(二)岫岩家谱:辽宁抗日战争起始地上打响十四年抗战的第一枪

岫岩各民族守望相助,结合成牢固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难时刻,各民族一致选择携手抗战,岫岩将领在辽宁抗战的起始地上打响十四年抗战第一枪,涌现出坚持抗战最持久的义勇军群体之一。

综上所述,以黄显声、邓铁梅、唐聚伍、白承润及夫人白晨媛、刘壮飞为代表的岫岩家谱,以历史叙事方式,赓续了辽宁抗日战争第一枪、坚持抗战时间最持久之一的义勇军群体的血缘根脉,岫岩家谱是一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形成、发展的缩影。

三、中国家谱: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研究的几点启示

以青州和岫岩家谱为案例,从中国家谱历史叙事的视域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三点启示如下。

(一)忠义与忠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一种精神来源

“水陆寺巷柏宅有数十妇女,不知姓名,同缢於竹园中。事后检尽,见有头悬而身落者,有身首俱落尤悬其发肤者,种种狭义狼籍情形,不忍遍述。”

“营内水井多被妇女尸骸填满,事后掏出,白骨成堆。”

“城南一带池塘不下数十处,妇女尸骸填满各塘,后至者以无水可投为恨。”

八旗妇女和幼丁随同八旗将士一同为国尽节,说明忠义与忠国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共识层面上,而且成为一种民族性的践行,为广大人民传颂。

知府崔光笏撰写《青州驻防忠烈祠》碑文,开篇首先强调人民群众对青州八旗的颂扬,并引用唐代张巡守睢阳城抵抗叛军典故,说明“祀之”青州驻防八旗是因其“忠义之气”:

“余以松江府调权镇江府事,时英夷甫就抚,未入境,即闻人啧啧称青州驻防弁兵血战事,及见郡绅士,亦皆以此为言。”“昔张巡守睢阳城九月,城中兵民知必死,无一叛者,城破同死,尚有三十六人,青州弁兵何以异此?此以见忠义之气常存于天壤间也。”“《礼》有之曰:‘有功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

(二)“四个与共”: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表达

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从此开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当时参加抗英的各方面力量有:民众抗英,包括三元里民众在内的农民群众、义勇地方武装、乡绅学社以及秘密会党等各种民间组织;清朝军队抗英,包括八旗兵、绿营兵、雇佣兵;各民族抗英,驻防八旗有满、蒙古、汉军八旗,各地征调的军队如四川征调的军队包括一定数量的藏族兵,作战剽悍勇猛。三方面力量显示抗英层面具有一定广泛性。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足百年时间内,帝国主义列强频频侵略中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再到1931 年“九一八”抗战爆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共有家园、民族独立,成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利益,全民动员的规模和声势远远超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斗争中,从辽宁打响抗战第一枪,到“七七”事变为转折,全面抗战推向全国,满族人民始终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团结抗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提出历史合力论,他认为: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各个人的意志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所以,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

运用恩格斯历史合力论解释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利益将各民族、阶级、阶层、社会团体凝聚在一起,以鲜血融铸血脉亲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青州和岫岩家谱就是“四个与共”的历史叙事。

(三)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领导核心

青州和岫岩家谱是两个完全不同时代的抗战叙事。前者为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建立殖民地时代,中国清政府已经走向没落;后者为帝国主义垂死挣扎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因而,不同时代的抗战有着不同的历史走向。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抗战以清政府为领导,按清朝当时的国力、财力和军事储备完全能够打赢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清政府的腐败和黑暗葬送了这场抗战,最终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而宣告失败。著名鸦片战争研究学者茅海建在他的名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通过对清朝军队及战争过程详细分析,不得不深深感叹:“我从本书的第一章起,就不断地说明清军的腐朽。一次次的战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黑暗世界里,驻防八旗兵的“勇敢和锐气”表现,却仅如一颗流星般稍纵即逝,不能不说是对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莫大讽刺,也是清王朝行将崩溃把中华民族带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深渊的不祥征兆。

但90 年之后的抗日战争,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迥然不同。“九一八”事变之夜,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赵毅敏即草拟宣言,次日(1931年9月19日)以《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发表。九一八事变后第3 天(1931 年9 月20 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发出抗日号召,成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

中国共产党更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最早领导者。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态度相反,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持抗日民众组织。“九一八”抗战打响的第一时间即向抗日义勇军组织派遣中国共产党党员,协助、指导抗战斗争。共产党员刘澜波襄助黄显声打响抗战第一枪并组建抗日义勇军,黄显声被誉为抗战“血肉长城第一人”,刘澜波同时被称为“血肉长城幕后第一人”。与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蒋介石政府,扣押囚禁积极抗战的黄显声将军,将其杀害。邹大鹏,1928年受党的派遣回到东北,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共青团省委书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按照党的指示到东北抗日义勇军中任职,曾做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政治部主任。邓铁梅遇害牺牲后,各界爱国人士纷纷开追悼会,并通电声援,共产党员参与其中。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称邓铁梅是“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1945 年11 月,中共南满省委、东北局把组建的人民军队命名为“铁梅支队”,邹大鹏任政委。由此可见,岫岩满族在辽宁抗战起始地上打响的十四年抗战第一枪,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十四年抗战中始终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要实行人民战争”,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人民战争思想中得到充分体现。抗战胜利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个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才能走向胜利。

四、结语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百年奋斗总结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民族问题认识的一种创新发展。而中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百年奋斗历史叙事,中华民族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才能既有来路也有光明未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