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肖永林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原有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关键.下面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谈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排除不利于学生认识兴趣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颇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感到有意思.在学到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时,学生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有效、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重视实验教学,引进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使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在初中化學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对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教师可以演示如下实验:先把紫色石蕊溶液滴到醋酸中,然后把干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学生最终得出科学结论.这样,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发教学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使用教材而不是简单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教师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化学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也能成为化学学习资源.教师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在“如何做”上下工夫,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1.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过程,一方面能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2.注重过程,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如果觉得学习化学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赞扬或鼓励,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学习、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