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沈磊
学生觉得高一课程难学,主要原因是初中和高中课程衔接存在问题.如何把握高中教学,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到高中课程学习的变化和跨度,克服学习困难,是当前教师在初升高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课程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初高中课程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教材难度相差较大.初中教材内容大多是简单的概念,单一的公式.内容比较简单,粗略.初中教材是衔接小学和高中深奥知识的一个过渡期,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粗浅.只要基本掌握课上老师所讲重点,再加上课后的复习,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知识.而高中课程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内容不仅广泛,而且要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拓展,需要学生在初中课程学习上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与初中学生课程学习没有深入理解的特点相矛盾.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实际水平较低,是难以掌握高中深层次课程的重要原因.
2.思维跨度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一般是通过借助生活经验或者是亲身体会去理解教材.而在高中阶段,教材一般都是深层次的抽象概念,无法借助生活经验简单理解.初中到高中是经验型的思维到理论性思维的转变,而且高中的知识系统比较庞大,要求学生掌握的不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概念,而是需要利用理论知识推导出复杂或者是抽象的理论.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更应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高中教材一般都是相互关联的,一旦學生在某些地方理解不了,在以后的学习上也会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致使学生无法理解下一阶段的内容.研究发现,初中到高中阶段,思维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关键期.初中阶段有一个思维开始转变的关键期.这个转型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高二阶段基本成熟.由于课标的改变,初中课程的理论性知识大大降低,使学生的理论思维得不到发展,思维转型的时间便往后推迟了一段时间,而在后期转型会比较急促.学生一旦在后期思维转变不成功,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上便会出现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会出现越来越明显差距的原因.
3.学生被动学习.在初中阶段,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占的地位比较主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需要学生有太多深层次的思考.而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在短时间内就要掌握很多内容,此时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教授课本上的概念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大体的引导,而在学习中课程的掌握和习题的解答,基本是靠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索维持的.学生经过初中长时间学习模式的适应,又要向自主学习模式转变,无法及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初高中课程衔接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适应思维转变.高一学生一般是十五六岁,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纪,对未知事物有着浓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课程和理解内容.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以课程知识作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交流,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解决问题,并相互学习对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长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其次,以掌握基础课程为前提.在这个台阶上,开展深层次的讨论,并推理出丰富的知识点,由点成线,以线再推出面,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再次,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材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以材料为解题的突破口,结合材料和理论知识推断出答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将材料与理论结合的直觉和逻辑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最后,注重总结课程内容的规律.高中课程的内容其实是广度与深度的两维延伸,又具有以线排列和延伸的规律,每个知识点都有多多少少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做好初中与高中课程衔接的教学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参与,既要求学生在初中打下扎实的基础,又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巩固初中的成果;既要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又要学生主动适应,积极参与.同时,教师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帮助学生跨过课程衔接的台阶.
参考文献
黄建华.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陈晶磊.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促进初高中数学衔接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