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程芳芳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流于表面,不能逐渐推进,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就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甚至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提出行之有效的问题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要重视课堂提问,更要重视提问后学生的反馈
在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用最多的互动方式就是采用提出问题的形式.在上课之前,教师会给学生准备一些问题.有时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教师提出问题后,很少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时学生刚刚回答,教师就会接住学生的回答进行自己的讲解.时间久了,学生不但参与不到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还会让学生对问题产生麻木感,认为教师采用提问的教学模式,只是为了丰富教学手段而已,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例如,在讲“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并且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和球的结构特征.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积极反馈问题,并回答:有特色的建筑物有城堡、有小别墅等.教师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所见到的建筑物都是由这些幾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们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并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辨,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交流时间,促使学生进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要重视问题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重视问题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这一点在提问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重视课堂问题的质量,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是否能将学生带入课堂中,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由于问题太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无法应付.看似很活跃的课堂氛围,却达不到教师想要的效果.还有就是有些问题不鲜明,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导致学生不了解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体系.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不要求数量,只要求质量.
例如,在讲“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时,教学目标单一,就是让学生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教师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就要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这样,只借助一个问题引出新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师喜欢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的角度合适,往往容易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例如,在讲“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定理.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现象,如“旗杆与地面,大桥的桥墩和水面的位置关系”.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然后让学生回忆、思考、讨论,并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意义是什么?并通过分析旗杆与它在地面上的射影的位置关系引出教学内容.
总之,课堂提问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要让提问在数学教学中更有效,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