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张孟娟
物理学科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化,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包括新课引入、教学内容、物理情景以及习题生活化等.
一、新课引入生活化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就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则会带来疲倦.因此,新课的引入尤为重要.例如,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增加以下两个实验:1.拿两个气球相互挤压,提示学生观察:(1)两个气球是否都发生了形变?(2)形变有无先后之分?提问:两个气球间力的作用分别是哪两个力?能否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力?2.演示:磁铁间的相互作用,表明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归纳以上两个实验,自然地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设计教学内容前,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融会贯通,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研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1.请学生上台拉弹簧拉力器并谈感受.提问:弹簧拉得越长,手对弹簧拉力越大,此时手受到弹簧的拉力怎样变化?2.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3.用弹簧测力器进行实验探究,检验猜想.引导学生3人1组,两个同学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的一条直线对拉,一个同学读数并记录.用投影仪投影一组同学的表格,并引导学生分析.4.用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简介力传感器.(2)演示两个力传感器对拉,并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机上的图线.(3)演示运动中的力传感器对拉,引导学生分析图线.5.引导学生完成表格(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从受力物体、性质、大小关系、方向关系几个方面归纳.6.得出结论:牛顿第三定律.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物理情景生活化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学习的情境更加真实、更加生动形象,能使学生在轻松、亲切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例如,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在拉力的作用下一起做勻速运动,判断A物体是否受摩擦力的作用.对于本题,学生在判断A、B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容易错误,很多学生认为A相对于B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人站在运动的车上时的感受,当起步时,人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脚底的静摩擦力向前;当车刹车时,人有向前运动的趋势,脚底的静摩擦力向后;当车匀速运动时,没有运动的趋势,所以脚底没有摩擦力.这样,把A、B间是否有摩擦力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就容易理解,并且印象深刻.
四、课后作业、练习生活化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生活中蕴涵着许多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渗透到课后练习之中,以利于学生从日常生活、实验现象或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获得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并事先提醒学生要找什么样的人参加比赛,参赛人要穿什么样的鞋子,要不要戴手套,戴什么样的手套,等等.
课堂练习生活化.大千世界中的生活千变万化、不胜枚举,而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与现实生活接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超重、失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手提弹簧秤,挂上标准钩码,观察:1.当手提弹簧秤向上加速时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情况.2.当手提弹簧秤向上匀速时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情况.3.当手提弹簧秤向上停止运动前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小组讨论分析出现三种情况的原因.类似的题目都可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物理,让物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将生活元素与物理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