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

时间:2024-05-11

王小云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动眼,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一、动手实践操作的要素

1.情境

所谓情境是指进行某种兴趣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在环境.情境对动手实践操作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步达到最佳的活动状态.

2.问题

动手实践操作中的问题主要来自学生的生活和学生所接触的最新信息,问题在动手实践操作中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情境而无问题的活动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它必须是具体而富有启发性的.

3.思考

思考是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比较深刻、比较周密的思维活动.动手实践操作离不开对问题的思考,在活动结束后,师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正确评价.思考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

4.操作

操作就是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操作的过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自主的活动.操作是动手实践的主要过程,它是复杂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5.合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能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取长补短,从而能更加丰富和全面地理解事物.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是动手实践操作的目的.可以合作是动手实践操作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6.总结

这是对整个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的评价.总结的目的是在于检查动手实践操作成与败、得与失,促成认识的上升和思想感情的升华,并为后继活动的开展提供参照性建议.总结以教师为主,同时也要让学生参与,以培养学生数学交流和总结的能力.二、在课堂中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途径

1.挖掘教材变教师“教”为学生“学”,为学生创造探索机会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只有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活动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应根据学生现有基础知识,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使课堂处于不断动态变化之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兴趣,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2.让学生变“听”为“做”,为学生提供探索条件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3.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课堂本身是丰富多彩、动态发展的.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应在设计每个教学活动时,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空,只有给学生留有充分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经历、体验、探索”,学生才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