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西民族研究》2018年总目录

时间:2024-04-24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辩

——二者关系类型及其困境化解之对策选择

薛一飞 李春成(1·1)

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

张 鹏 张为波(1·10)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的新型社会组织及其法治化引导

杜承秀(1·18)

广西多民族杂居格局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动空间研究

——广西民族区域自治60年历史经验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杨 军(1·25)

西部边疆群体性事件:内涵、挑战及治理路径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思考

董 斌 冉 连(1·33)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复合互嵌格局与多元一体交融

陈 宇(2·24)

“民族”的“区域”类型及其权利诉求

陈永亮(2·32)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古今对比

刘 然(2·42)

发展型自治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与优势

雷鸣昊(2·49)

西方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类型化研究

——基于弗朗西斯·福山的“建構主义”视角

严 庆 平维彬(3·1)

从“守望尊严”到“互守尊严”:民族关系态度的新转向

焦学振(3·9)

论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逻辑

宋玉波 唐佳佳(3·14)

论孙中山民族思想的三次转型

杨 强(3·25)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民族政策实施主观认知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11省份典型民族地区的调查样本分析

李 波 刘丽娜(3·32)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以中国共产党为例

张淑娟(3·41)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理论发展的三条主线

刘宝明(4·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探析

闫丽娟 李智勇(4·9)

“国家在场”与族群法治知识功能再造

——基于西北T自治县生态保护的田野调查

廉 睿 高鹏怀(4·18)

自媒体语境下网络民族仇恨言论法律规制问题探析

宋海彬 郑志泽(4·26)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治理转型问题探讨

宋才发 郭 婧(4·34)

新时代少数民族青年政治认同的过程与培育

——基于民族生与汉族生的比较分析

赖晓飞 黄冰冰(4·40)

“发现”中华民族:从文明帝国到主权国家

刘永刚(5·18)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建构:基础、路径与价值

倪国良 张伟军(5·28)

论“边民”与“跨界民族”的属性关系问题

方天建(5·36)

道器相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柔性逻辑

——一个理性分析框架及其解释

米恩广 李若青(5·44)

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张淑娟(6·1)

边境治理中的空间、权力与话语建构

吴 曼(6·9)

论自治区自治立法权限之明晰化

阙成平(6·19)

想象与力量:民族国家建构因素博弈研究

——兼论我国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张善鑫(6·29)

1978~2017:中国民族发展四十年文献综述与研究

胡延龙(6·36)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少数民族妇女在边境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变迁

——以西双版纳州勐景来村傣族妇女为例

王丽丽 明庆忠(1·41)

变迁中的习惯法:原因、动力及走势

——基于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田野调查

陈寒非(1·50)

族群法治知识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基于青海H县草原生态保护的田野调查

廉 睿 魏婷婷 卫跃宁(1·59)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文化传承路径创新研究

——以广东江门地区为例

宋旭民(1·67)

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变迁的动力机制

——基于广西防城港市京族聚居地434份问卷调查分析

佟义东 谢 舜(1·75)

“人”造石刻:何日村石雕传承的主体、方式与意义

冯雪红 向锦程(1·81)

近4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知识图谱计量分析

陈风华 赖小春(2·81)

双向的社会·文化交融

——基于北京市随迁子女教育的人类学研究

樊秀丽 周 宜 王正阳(2·90)

高棉人的成年

李富强 金 苏(2·98)

族群身份的异域断裂与自反延续

——以缅甸在昆商人为例

马翀炜 贾超芝杉(3·52)

场域视角下越南籍劳工社会适应研究

——以广西B市为例

李亚雄 黄子源(3·60)

从空间和经济看社会和文化

——云南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工商人类学研究

郭 锐 王 烬 陈 刚(3·70)

地方性知识的创制与日常生活世界

——一项家乡人类学考察

田养邑 周福盛(3·78)

神明信仰、族群关系与区域社会

——以汾州地区的龙天神为考察对象

郭永平 宁夏楠(3·86)

广州蒙古族的适应性研究

周大鸣 于娜布其(4·48)

通过村规民约的乡村治理

——以贵州省锦屏县启蒙镇边沙村环境卫生管理为对象

高其才(4·56)

房族组织、秩序生产与乡村治理法治化

——基于黔东南地区平山侗寨的田野考察

陈寒非(4·65)

西方民族志影像的话语策略与互联网时期的文化霸权

张骐严(4·74)

村寨外交与“功能性村寨”生成

——以都柳江流域苗寨为例

卢 晓(4·79)

抢救性保护音像资料对藏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伊尔·赵荣璋(4·87)

人类学的系统生态学述论

付广华(5·51)

民族學研究前沿热点分布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14-2018)的分析

祁志伟(5·61)

中越边民特殊需求与边境社会有序秩序的生成研究

罗柳宁 雷 韵(5·70)

弱化的权威:乡村社会纠纷化解往何处去?

——基于西江苗寨“议榔”组织的实证考察

曾钰诚 杨 帆(5·7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培育对策研究

——基于广西百都乡农村新乡贤的调查

韦幼玲 刘海仁 史兵方(6·48)

从解体易到融合难:“城中苗寨”变迁的法人类学考察

——以贵阳市二桥苗寨为例

刘 俊(6·55)

从“本土”到“海外”

——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传统视域与时代延伸

杨文笔(6·63)

从西南边境民居建筑看西南边民的文化认同

——基于符号学的分析视角

黄健毅 潘淑琴(6·71)

我国“直过民族”的三重跨越

王 磊(6·78)

·民族历史文化研究·

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的现代选择

——基于场域理论的视角

姚 磊(1·89)

文化多样性与学校教育:西方国家的实践及中国的历程

陈学金(1·99)

“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文本的遴选原则

崔 颖(1·108)

夹缝中生存:清代畲民政治参与窥探

邱开玉 廖梦雅(1·113)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与思考

——以川西北桃坪羌寨与上磨藏寨为例

王海燕 蒋健华 袁晓文(2·105)

历史人类学研究中的历史与文化

李文钢(2·112)

仫佬族传统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讨

覃晚萍 魏文松(2·120)

“关键少数”治理的历史经验:西南地区土司例证

彭福荣(3·96)

山地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广西通向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之三

玉时阶 玉 璐(3·104)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宋代妈祖信仰的流传

孙希国(3·110)

新时代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之现实检视及提升路径

唐文艳(3·117)

“守成”理念下嘉庆朝的西南边疆民族政策刍议

马亚辉(4·93)

隆林彝族法文化研究

——广西世居民族习惯法研究系列论文之八

李远龙 李 婕(4·101)

明清贵州“土人”问题考释

张洪滨(4·109)

“以夷治夷”: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手段

李良品 李思睿 文 军(5·88)

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重构

李军明 向 轼(5·95)

《开化府图说》及所绘中越边界夷人

苍 铭 熊 燕(6·85)

试论一带一路倡议与“文化圈”合作

宋姗姗 柳建文(6·93)

生态博物馆理念嵌入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黄 艳(6·102)

·民族经济研究·

生计方式的变化与变动中的乡村秩序

——与柏林弯社区文化实践为例

余 珍 冯钰伟(1·120)

民族自治地方资源税权与资源税扩围

王玉玲 胡颖欣 赵晓明(1·128)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民族工艺品产业化道路探讨:作品·产品·商品

李 军 罗永常 徐 宏(2·127)

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的测度与致因

——兼与非民族地区对比

高 翔 王三秀(2·135)

新时代我国散杂居民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重庆忠县磨子土家族乡调查

王希辉(3·126)

互动与交融:经济活动中族际关系的多维透视

——基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的田野工作

袁东升(3·133)

当前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阻滞因素及应对策略

曹昶辉(4·115)

民族地区森林碳汇与碳汇经济发展的研究

马 楠(4·124)

轨迹与趋向:民族地区70年扶贫历程研究

肖时花 吴本健(5·104)

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须走特色经济之路

——以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珞巴族为例

朱玉福 伍淑花(5·112)

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的市场网络

李 亚 李 英(6·108)

民族乡村经济振兴的“西江模式”研究

吴忠军 宁永丽(6·115)

·壮学研究·

主客体双重基因响应与壮族文化传承的微观实践

杨丽萍(1·136)

从“象—形—意”到“物—符—音”:壮族“坡芽歌书”符号文化演绎之路向

权 迎 米恩广(1·144)

仪式,戏剧:桂中壮族葬礼的叙事与表征

李 鹏(2·145)

壮泰语童谣共同特性比较研究

覃 丹(2·152)

壮泰器乐文化对比研究

吴金琳(3·144)

一带一路视野下忻城壮锦工艺传承与产业开发

郭 兴(3·149)

花山岩画与蚂■节:大河流域壮族稻作文化的表征

——花山岩画与“蚂■节”比较研究论文之一

何永艳(4·134)

他乡亦故乡:凉山州木里县壮族田野调查报告

陈 东(4·146)

壮语-aw韵字研究

蒙元耀 梁 生(5·137)

广西壮剧艺术融合发展研究

——以师公戏、南路壮剧、北路壮剧的融合为例

郭珊珊(5·146)

壮族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其变迁研究

——壮族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研究之一

黄润柏(6·122)

乡村振兴背景下壮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审美人类学视域

王 敦(6·131)

·瑶学研究·

中国瑶族研究九十年路线图

徐杰舜 丁苏安(2·160)

苗瑶西迁“三危”

莫金山(2·167)

明代浔州府瑶乱发生原因探析

——基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变迁的视域

吴育林 黎 诚(3·155)

布努瑶“笑酒”习俗的精神内核解读

——七百弄布努瑶信仰文化研究之三

罗柳宁(3·162)

平地瑶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南岭走廊民族关系研究之一

袁丽红(4·156)

国家、族群与村落:盘古瑶身份建构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黎永励(4·165)

瑶族《梅山图》《梅山经》的多重文化价值

覃德清(5·153)

《梅山图》·《梅山经》·还愿仪式:瑶族三位一体“愿”信仰体系的构建

冯智明(5·160)

《瑶族梅山经校注》和《梅山图注》内空间记忆与地方感研究

Wong Mark Y.(5·167)

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研究

——以勾蓝瑶寨洗泥宴为例

侯玉霞 赵映雪(6·140)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冲突与治理

——以勾蓝瑶寨为例

李嬴铭 黄 潮(6·148)

·民族教育研究·

民族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时代表现

钟海青 雷湘竹(1·151)

“一带一路”沿线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文化人才培养的困境与探索

——兼论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启示

许纯洁(1·158)

·京族研究·

京族新型社会组织及其跨境经济合作功能探析

邓玉函 胡梓浩(6·154)

文化涵化、國别区隔及族群认同的楹联表征

——中越京族楹联文化分析

戚剑玲(6·163)

·学术动态与书评·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王希辉(1·165)

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一部力作

——《教育人类学通论》评介

韩雪军 于龙浩(3·171)

一部专著与一个专门学科

——读《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沈乾芳(6·170)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栏·

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的思想指南与行动纲领

凌经球 赵 静(2·1)

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与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李忠斌 郑甘甜 单铁成(2·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模式选择

吴碧波 黄少安(2·16)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西部边境牧区地缘政治治理测量指标构建

高永久 郑泽玮(5·1)

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及其深化路径探讨

罗彩娟(5·11)

·跨国民族与边疆问题研究专栏·

封而不闭的民族国家

——兼论跨国民族研究两大范式

周建新(2·59)

中国西北边疆跨国民族地方性知识功能探析

徐黎丽 王 悦(2·66)

中国朝鲜族“族群”边界的构建与多重认同

孙春日 李秀玉(2·74)

·民族旅游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活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研究

黄 杰 李晓东 谢 霞(5·119)

文化资本视角下民族青年传统技艺的积累和转化

——旅游发展中个体的社会实践

龙良富(5·129)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7.10~2017.11)

塔 娜(1·168)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7.12~2016.1)

塔 娜(2·174)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8.2~2018.3)

塔 娜(3·174)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8.4~2018.5)

塔 娜(4·173)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8.6~2018.7)

塔 娜(5·174)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8.8~2018.9)

塔 娜(6·173)

《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总目录

(1·173)

〔编辑整理:陆 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