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人如何孝敬父母

时间:2024-05-11

古人如何孝敬父母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我国自古以孝治国,汉代实行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举孝廉制度,而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无论是升斗小民还是帝王将相,都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孝敬自己母亲的。

升斗小民之心:孝道世代传承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到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他对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便不忍杀之。

后来,江革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虽然自己贫穷赤脚,但母亲所需甚丰。江革在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孝哉,闵子骞!”

闵损的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闵损,冬天两个弟弟穿着棉花做的冬衣,他却穿着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从打破的衣服中飞了出来,父亲这才知道闵损受到了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悔恨知错,从此对待闵损如亲子。

孝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孝”中的一些故事虽然存在糟粕,但其中所表达的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以及发自内心侍奉父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

帝王将相之举:以孝善治天下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望塔思母

刘恒登基为帝后,其母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都是他亲自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薄太后因终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坎坷,对宫中争斗深感厌烦,所以她常年居住在徐章村,乐善好施、拯饥救危。刘恒多次迎请母亲回宫无果,只好在村中建一高大木塔。每当思念母亲时,刘恒就登上皇都高处,极目北望,见塔如见亲娘。千百年来,望母塔引导人们崇孝向善,洋溢着亲情的温馨。

刘恒的孝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母亲,他对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其大孝天下惠苍生的举动博得了万民欢呼。

◆乾隆皇帝尽心竭力敬奉母亲

乾隆登基不久便命人新建太后宫——寿康宫,耗时十个多月,用银七万多两,用赤金近二百两。避暑山庄正宫东侧还建有松鹤斋、乐寿堂,乾隆经常陪同母亲游赏宫苑、看戏、用膳。而“寿康”、“松鹤”、“乐寿”之名都含有对母亲长寿安康的美好祝愿。

乾隆每天早晚都要探望母亲的用膳情况,即使因事外出无法陪伴在母亲身边,乾隆也会命专人呈递折子向她请安。乾隆还和母亲多次出宫巡游,因此崇庆皇太后的见识眼界不同于一般的深宫妇人。

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时,年已六十的乾隆身着彩衣,带领兄弟子孙为母亲表演舞蹈,人们在忍俊不禁之余也被他的孝心所感动。

崇庆皇太后享年八十六岁,晚年享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这在清朝乃至千百年来的各代后宫女子中皆属罕见,她是我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太后。

百善孝为先,我们或许没有一国之君的能力,但孝心不可无。“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常常记挂父母、给家里报平安、多关心体谅他们,这也是爱的表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