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尹彦平
教学定点
“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多,其一种是教师从文本的不同维度确定一个学习的“点”,再围绕这个“点”整合多个文本,供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比较、印证,使学生发现规律、实践规律、掌握规律。
那么,教师怎样确定学习的这个“点”呢?笔者的做法是依据综合考虑单元导读、课后习题、文本特点与教学实情去确定。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1.单元导读:“……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课后习题:“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3.文本解读:老舍先生不但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描述了蒙古族牧民迎客、联欢的情景,赞美了民族之间的大团结。文中第一段许多句子都是前半句写实景,后半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句话的实景是: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作者面对此景的感受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笔者把这种方式表达感受的句子称作“非修辞格式感受句”。文中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而“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感受:草原像绿毯,羊群像白色的大花。笔者把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感受的句子称作“修辞格式感受句”。文中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感受的句子有很多,比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不管是“非修辞格式感受句”还是“修辞格式感受句”,它们表达的规律是:前半句写实景,后半句写感受,笔者把它简述为“实景+感受”,感受起到突出草原景美的作用。
4.教学实情:在以前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按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什么作用依次解析句子,想凭此指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抒情。然而学生在写作文时:直接抒情处仅仅是一句生硬的口号;间接抒情处似乎为修辞而修辞。那不着边际的“感受”是勉强的,不是从内心而发的。“感受”起不到突出情感的作用。
5.确定学习“点”:笔者综合上述四个维度,确定“实景+感受”这种表达规律为学习的“点”。
教学设计
一、学习定点
1.提问: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批注交流:文中有哪些语句前半句写实景,后半句表达感受?
3.分类举例:
非修辞格式感受句: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修辞格式感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4.讨论回答:作者为什么写了实景之后,还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呢?
(1)非修辞格式感受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作者的感受是“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快”。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就是因为草原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作者才想高歌一曲表达满心的愉快。这种非修辞格式感受更加突出了草原的美。
(2)修辞格式感受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境界”指上文的实景:绿色的小丘、绿色的小丘上有移动的白色羊群、小丘的浓绿欲流向云际。作者感受到马和牛都像人似的回味这美丽的景色,连动物都陶醉了。这草原美到了何种程度!这种修辞格式感受是不是也更加突出了草原的美?
二、训练定点
1.在视频展台上重新阅读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批注“实景+感受”的句子,师生交流“感受”的作用。
举例: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说明浪潮汹涌猛烈;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说明浪潮到来之时声音巨大。这比喻、夸张的修辞格式感受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2.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在视频展台上填空,说说句中“感受”部分的作用。
(1)非修辞格式感受句:
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
看看这一朵,( );看看那一朵,( )。(原文:很美;也很美)
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原文: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原文: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修辞格式感受句:
三年级上册第3课《爬天都峰》:
再看看筆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 )!(原文: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 )。(原文:就像绿色的海洋)
三年级下册第1课《燕子》: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原文: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三、检测定点
1.题目:草帽山的秋天(草帽山就在我校附近,天天可见。)
2.讲评标准:习作是否体现了“实景+感受”的表达特点,哪些语句是“非修辞格式感受句”,哪些语句是“修辞格式感受句”;“感受”部分是否突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