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这样的“讨论”也该歇歇了

时间:2024-05-11

岳海民

现在进入中小学课堂听课,讨论成为家常便饭。有的老师上课,一有问题就讨论,似乎一节课不嚷嚷一会儿,那就落伍了,由此课堂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伪讨论,具体表现如下:

一、为了讨论而讨论,价值不大

有的课堂小到一个字读什么音,大到个人读文感受如何,都要讨论一番。生字不会读,查字典即可。至于读文的感受,一个人一个看法,讨论来讨论去也不会有一个结果,这样的讨论就没有价值。讨论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具有开放性和思辨性,能够引发思考与争鸣。例如,学习《丑小鸭》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丑小鸭不努力,它也会成为白天鹅,因为它天生就是一颗天鹅蛋,你是怎么看的?”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有的同学说,它肯定能成为白天鹅,因为这是它的基因决定的。有的同学说,它不一定能成为白天鹅,因为如果它不努力上进,整日与鸭子为伍,那它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就和普通鸭子没什么区别,最终也会像鸭子一样被卖掉。老师则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要成为白天鹅,首先必须是天鹅蛋,鸭蛋肯定孵不出天鹅来。其次就是要有一颗向往湖泊的心。因为虽然你是一只天鹅,但你生活在鸭群里,天长日久也和鸭子无异。所以说,一个人的发展,自身条件很重要,后天的努力更重要。像这样的讨论,有彼此的争鸣,有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思维的深度,效果就比较理想。

二、没等思考就讨论,质量不高

听课时,我发现有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并没有让学生做丝毫的准备,就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得还很热烈。侧耳细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有的是在念教辅材料的答案,有的是在说一些和问题不搭界的话,最后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的成果,有的说得一鳞半爪,有的说得有理无据,效果不佳。抛开学生,想想我们成人,领导提出一个问题,或一个方案,都会让我们先查阅资料,做好调研,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隔一段时间再集中研讨解决。学生在没有进行认真独立思考准备的前提下,张口即说,除了胡说、乱说,还能说什么呢?

三、一人说,众人听,没有争鸣

在小组研讨中,经常看到组长(学霸)一言堂的情况。组长(学霸)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组员或沉默倾听,或随声附和。整个研讨过程,没有辩驳,没有补充。长此以往,组员们越来越懒,组长越来越强,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以上几点说明讨论应该有适宜的论题,讨论之前每个参与讨论的人都应针对论题做出独立的思考,教师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发言,有理有据,而不是简单地说我认为怎样,应该是用“根据……我得出的结论是……”这样带有逻辑性和实证性的句式回答问题。另外,研讨还要有简要的研讨记录和精炼的研讨结论。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地方。小组研讨,只有真发言、敢发言、发真言,才能形成民主的自觉,慎思明辨才能捍卫自己的人格和权利,不迷信老师、不盲从组长,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只有集体的自大而缺少个人的自大。”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做万做,学做真人。”希望我们的课堂上少一些“形式应景”的哄嚷,多一些真性情的辩论;少一些老成的盲从,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求真务实、理性自尊的好公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