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钱群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不同课型的群文阅读活动,促使学生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在基础知识课中能促使学生应用迁移,利用问题辨析课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感知主题课能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在拓展活动课中学生能分享经验。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型能促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发展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审美鉴赏与创造;群文阅读;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B-005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课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发展审美鉴赏和创造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群文阅读的活动则能促使学生阅读更多的作品,拓宽视野,围绕知识总结、问题探究、审美创作实践等方面的活动,进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聚焦议题,构筑多维度文本构成的群文阅读课堂,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课,促使学生在不同的课型中获得收获,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一、基础知识课,应用迁移
在基础知识课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借助群文阅读的方法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并自主进行总结归纳,在阅读相同文体作品的时候能够迁移应用,进而彻底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这类群文阅读课程中要围绕小说、散文、诗歌等主要文体的相关知识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叙事人称、情节发展,诗歌的意象呈现、表述技巧,散文的语言特点、作品结构等。此后引导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自主建构,并在拓展阅读中应用掌握的知识点品读其他作品,起到迁移的效果。
在学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古代散文作品后,鼓励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品味更多同文体的作品,如《岳阳楼记》《滕王阁记》等。此后鼓励学生自主归纳该文体的特点,首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古代游记散文写景记事简洁生动的特点,思考作者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让文字更简练,而描写更生动;其次要引导学生探究此类作品的组织结构,了解其主次分明、繁简得当的写作特点;最后要引导学生了解此类作品情景交融、即事感慨的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内总结的基础上展开应用,通过课外阅读迁移能力。如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了《醉翁亭记》,发现该作品先写亭子,后写远山,结构鲜明,又运用“水声潺潺”等间接的笔墨描写风景,最后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主旨,起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结合多种不同的作品,学生能更好地关注知识点在文章中的具體体现,能运用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各个知识点的细节问题,并通过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巩固知识点。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在拓展阅读中加以验证,提高迁移效果。
二、问题思辨课,达成共识
平铺直叙的课堂无法激活学生的深度思考,在教学中要设计问题思辨类的课堂,组织学生结合群文阅读找到关键问题,然后结合诸多文章加以分析,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形成共识。在这样的课堂中,必须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切入点,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普遍意义,要让学生能在阅读各个作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借助群文阅读的方法展开思辨,进而解决问题。
《老王》《台阶》虽然描写的对象不同,但是都展现了普通人的形象,从老王和父亲的身上能总结出中国普通劳动者的特点,让人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善。可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总结出问题:“老王和父亲的身上有什么共同点?为何看到这样的人物形象让我们觉得和生活很近、很真实?”学生结合该问题展开探讨,找到了思维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先分别阅读作品,探讨一下两篇文章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总结他们的共同点。学生发现:“他们都很单纯,思想很简单,老王临死还要将鸡蛋给‘我,因为‘我曾经给过他帮助。父亲一辈子勤勤恳恳,唯一的愿望就是盖新房子。”此后鼓励学生围绕人物继续分析:“这些形象是否具有典型性?”学生发现他们展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想法,具有典型性,而真实的人物形象是美的。
在问题思辨类的课堂上,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所阅读的文章中总结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其次要组织学生围绕这个议题展开深入阅读,并尝试分组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还要促使学生形成共识,这里的共识不是说要让学生得到标准化的答案和模式化的思维,而是要促使其获得指向一体的思考途径,学生可以在指向议题的思考途径基础上展开个性化思考,提出自己独有的审美赏析结论。
三、感知主题课,比较判断
学者康德提出一个鉴赏判断所预先确定的必然性的条件就是共感的理念。因此在群文阅读课中,也要抓住学生的感知,展开感知主题课,引导学生在比较判断的过程中感知作品的主题,进而更好地体会作品之美。在这样的课堂中,首先给学生提供多篇文章,让学生感知作品的主旨是什么,然后再整合起来,探索该主题背后蕴藏的深层原因。久而久之,学生在探究作品主题的时候不会流于表面,而会深入下去,挖掘作品的主题。
《安塞腰鼓》《回延安》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文体都不相同,但是如果细细分析的话,就能发现它们的主题具有相似点。首先鼓励学生分别分析作品的主题。“《安塞腰鼓》中为何要写人借鼓势的壮美表演,你能在作品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吗?”学生认为:“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赞美。”再引导学生阅读《回延安》,总结出主旨,鼓励学生思考:“你觉得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文章呢?”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此时再引导学生深入对比,思考为何这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截然不同,但是都有着相同的主题。学生因此提炼出了更深刻的审美价值判断:“赞颂祖国和人民,这是一个具有通用性的主题。”
在感知主题课中,学生对文本的分析逐渐从简单的内容分析走向了探究文本意趣,进而做出更深刻的价值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赏析能力又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拓展活动课,分享经验
若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经验,则要促使其参与到更丰富的阅读中,只有经历更多,才能领悟更多,因此要组织学生参与到拓展活动课中。在这类课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圈点批注、略读等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然后让学生借助这些方法展开自主阅读,此后再组织学生展开阅读分享的活动。在分享交流中,促使学生的审美经验得到提升。
学习《孔乙己》后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尝试品读同样展现民生百态形象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作品。首先给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先阅读目录和前言,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采用略读和精度相结合的方法,摘取其中的经典片段進行反复品读。鼓励学生用标注的方法,写下阅读感想。在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后,组织其进行分享活动,说说自己在阅读中有什么收获,掌握了什么独有的阅读方法。如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我在阅读小说时还观看了相关的电影、电视剧,这样有助于对比分析。”学生交流了自己的阅读经验,相互启发。
在拓展活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特有的阅读方法,思考如何才能加快阅读的速度,提升阅读的效率。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展示手抄报、阅读笔记,组织其参加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这些方法也能促使学生参与到审美展示中,展现自己个性化的群文阅读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照耀世界的明亮之光,借助这种光能让人看见真相和善良,借助理解美和感受美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展开自我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围绕审美主题设计各种不同类型课堂类型,这样学生就能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感受美,建构审美心理,完善审美个性,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继青.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2).
[2]杨前树. 如何构建高效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J].中学语文,2018,(6).
[3]赵小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浅析[J].学周刊,2015,(15).
[4]单玉涛.浅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33).
[5]刘文静.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6]陈旭强,王惠娟.群文阅读教学标准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为样本[J].江苏教育研究,2019,(Z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