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图导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1

周舟

摘 要:“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利用插图、地图、自利图等形式进行知识引导,直接阐述教学知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了几点应用策略。

关键词:以图导学;地理教学;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B-0087-0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笔者积极利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筛选图片,满足学生需求;利用图片,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图片,引导学生探究;结合图片,夯实地理知识;运用图片,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图片,攻克教学难点。具体操作如下。

一、筛选图片,满足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课程,只要学生存在抵融情绪,教学成效都会大打折扣。在应用高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和学生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动态,收集他们普遍感兴趣的图片。例如,可以讲解当地地形适合种植的植物,再结合植物提及对应的地方小吃,从而加深学生对地形的了解和对地方特色的把握。在讲到《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最近发生的大暴雨、龙卷风等新闻讲解,学生对这类新闻一般比较感兴趣,渴望了解造成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教师抓住学生兴趣讲解,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二、利用图片,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结合高中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此外,高中生好奇心强,容易厌倦枯燥无味的教材知识,可以合理利用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例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章节,教师可以事先搜集黄果树瀑布、长江等图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统一播放,引导学生思考溯源侵蚀原理。可以收集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近几年图片,要求学生观察瀑布后退情况,分组讨论瀑布后退原因。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利用信息渠道获取下节课即将讲解的地理图像,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例如,在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章节时,可以直接观察地球上的水分布图图例,让学生通过图像直观了解到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掌握地球上的海水分布在四大洋,淡水分布在部分国家的河流、湖水的知识。高中地理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曲线图,因为曲线图能够直观表达地理现象,清晰地展示不同地区同种地理现象的变化趋势。在观察地区降雨量变化趋势时,由于数据较多,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曲线图,横向比较不同地区降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图片辅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简单。

三、选择图片,引导学生探究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使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高图片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筛选图片,确保图片特点符合教学主题,同时要考虑高中生地理知识储备有限,不应选择过于复杂的图片,避免打击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观察完图片后,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每组轮流派代表发表本组看法,其他小组成员予以评价,最后由教师统一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展示春分日和夏至日的太阳光照射示意图,讲解太阳光照射、晨昏线判断等相关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自主绘制秋分日和冬至日的太阳光照射示意图并用斜线绘出夜半球的范围,着重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直射点、晨昏线。教师也可以展示时区和日界线图,图中标明地球自转方向以及各个国家所在时区,给出某一地区的时间,要求学生根据“东早西迟、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另一地区时间。

四、结合图片,夯实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教学后,教師可以利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教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指导学生如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借助有形的图片,生动形象地表现地理事物内在联系。除此之外,为增强图片直观性,学生还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现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我国水资源分布大致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用黄色描绘;东南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用蓝色描绘。类似的绘图活动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绘图过程巩固相关知识点,深入体会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夯实水资源教学内容。

在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交通布局的图片,学生自动会产生对比思想,积极思考图片的不同之处以及出现交通布局差异的原因,达到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目的。

五、运用图片,提高教学效率

在图示中可以利用点、线、面组合各种图形,使学生准确把握动点动面的真实含义,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足空间。还可以在图片中添加各种颜色,使图形更具立体化、饱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例如,在学习《气候划分区域》这节课时,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地球不同区域的气候带划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行体会立体的地理气候带划分的好处,把一个普通的地球模型划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讲述不同气候特征。

学校也应该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多引进一些与地理有关的图示和模型等器材,如在图书馆引进各种岩石、火山岩、花岗岩以及沟壑等地理模型,由地理教师统一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参观,结合不同模型讲解相关知识,借此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

六、利用图片,攻克教学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是高中地理教学难点之一,縱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对这一问题的考查难度逐年增加,学生答题情况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在考试中直接套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很容易计算错误,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三角法”进行演示,攻克这一教学难点。“三角法”主要利用直角三角形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首先绘制一条“经线”并标注南北方向,顺着该“经线”向上作一条垂线,起点位置用来表示太阳直射点。其次,连接观察点和太阳位置,用直线表示太阳光线,此时太阳光线与太阳到直射点之间连线的夹角就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利用“三角法”绘制图示答题时思路比较清晰,学生不容易忽略经纬度、直射点问题,冬半年、夏半年的计算也很难出错。

再例如,许多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很差,而正确理解地理区域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反复仔细阅读地图逐步建立地理空间位置概念。教师可以以世界地图为例展开“以图导学”教学,以零度经线为分界点,分别向东半球和西半球划分,利用经线了解某个大洲、国家、重要地形的穿过情况。其中,零度经线从西到东依次穿过了欧洲、非洲西部,90度东经线穿过了孟加拉湾。学生通过记忆特殊经线,在脑海中自动形成世界主要区域的位置划分,记忆各个空间位置的地理特征。也可以以中国地图为例,展开“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中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位于东经90度、100度和120度等经线,教师可以结合世界地图上这一经线的地理特征,进一步阐述国内地理特征,鼓励学生自主推导,提高地理探索能力。

总之,将“以图导学”模式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不仅是学生发展需要,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崝源.基于DEM数据的地貌图制作——以黄土高原为例[J].地理教学,2019,(23).

[2]杨秀琴.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关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3]吴红波,张瑞君.面向地理科学专业的地理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测绘工程,2019,(6).

[4]谢鹏理,安雪凤.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活动的方法初探——以LocaSpace Viewer软件应用为例[J].地理教育,2019,(5).

[5]冉建,欧阳霏霏,严斌,龚志荣.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9,(2).

[6]王国利.基于ArcGIS和谷歌地球的光照图制作及可视化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