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发展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11

裴小虎

摘 要:以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为起点,探讨了基于多样运动项目途径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爱好的,即发展教师一专多能的教学优势,开展基于共同运动兴趣的小组教学和项目选择式教学;同时构建了基于激励评价树立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策略,即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技能;高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B-0093-02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作为促进学生良好运动品质和终身锻炼习惯形成的前提,体育生运动兴趣培养是运动爱好和运动习惯养成的前提。从兴趣到爱好,再到习惯养成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教学价值实现的保障。因此此,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为起点,培养运动爱好,树立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没有运动兴趣支撑的体育运动与锻炼是很难让学生坚持下去的。事实上,体育运动兴趣作为学生最初运动动机的来源,是促使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学生持续进行体育运动的内驱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探讨教学艺术的本质时指出,教学艺术的伟大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励、对学生信心的唤醒和鼓舞。因此,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学生方能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锻炼,对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所组织的活动愿意参与,乐于实践和坚持,最终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存在一部分学生虽然喜欢在课外进行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与健康课的現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在参与运动中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事实上造成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活动窘境的原因除了学生主观因素外,主要原因还是教师体育与健康理念滞后,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教学论知识老化,课堂教学组织方法陈旧等。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在每节课前更多地去谋划怎样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项目。教师不妨从了解学生运动兴趣、爱好开始,将课堂活动的设计面向大部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需要,同时兼顾和关照个别学生体质的差异和特殊运动需求,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体育运动活动中有发展,运动技能有进步。课堂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设计定位和学生参与运动方法之改进要以学生乐于参与、乐于锻炼为基础,从而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形成学生期待上体育课的良好效应。

二、基于多样运动项目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爱好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是让学生运动兴趣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果一节课在热身活动后一直让学生开展体育游戏,运动欲望强烈的学生达不到大强度运动的目的就会埋怨,如长时间开展大强度的运动项目,那么体质状况较弱的学生就会气馁。事实上,学生的运动爱好是有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基于学生的不同体质以及学生对不同项目的运动选择倾向。要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或者有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整体划一的以体育老师为中心进行机械模仿难以达成,以铁一般的课堂纪律约束学生的运动开展也是行不通的。

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运动爱好,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教师要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专项特长来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毕竟教师良好的专项运动技能可以对学生的运动爱好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以教师运动专项的模仿发展学生运动爱好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一方面,学生的运动爱好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随着学生体质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体育运动的项目的开展中进行基于学生运动爱好区分的小组教学,让有相同运动爱好和倾向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内运动,也就是学生以爱好聚集开展体育运动,将会极大保障学生运动爱好的持续和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尝试开展项目选择式创新教学,以学生分层和丰富的项目选择为前提,让学生在运动项目多样化的选择和承认个体差异中动起来,通过差异化的课堂项目教学,让学生的运动爱好得到培养。

三、基于激励评价树立终身体育运动习惯

学生存在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差异,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客观教学规律。但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最终还是要从学生时代走向成人世界,在学生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中,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伴随学生终身发展,也是学生终身工作和幸福生活的保障条件。一旦体育与健康课堂开展的运动项目伤害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不能发展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学生终身运动习惯的培养就成为空谈。

以往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学生体质差异、运动技能倾向和学生参与运动项目时的意志力和坚韧度。

课堂是对学生运动习惯培养的起点,也是对学生运动习惯培养的桥梁。基于开展课堂运动项目教学,教师对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评价一定要在过程、结果和评价主体三个层面都有所涉及。

一方面,教师要侧重过程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即把学生参与课堂运动活动的兴趣以及在运动项目开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力和身体抗压坚韧程度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内容和维度之一,让那些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不高和参与运动项目结果不理想,但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得到肯定,从而增加他们的体育运动信心,为他们持续参加体育活动和不断改进运动技能起到催化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体育项目结果的检测中严守终结性评价的尺度,为那些身体素质良好、准确掌握运动技能和运动项目评价结果优异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运动天赋的机会,让他们提供基于体育运动展示自我运动水平、张扬自我个性和展示运动风采的机会,让他们成为班级体育运动的达人,为一定范围内开展竞技体育项目储备运动人才,并借此机会鼓励所有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为学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和评价自我能力的提高提供机遇。再者基于运动项目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还倡导多元主体评价或多元主体参与的学生评价机制。

因此,在运动项目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根据某个运动项目的开展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即学生对运动前和运动后学生自我不同的运动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也可根据运动项目组内其他学生对参与运动的学生进行评价,这为学生进行的多元主体评价策略丰富了教学评价的视角,为基于运动项目发展学生运动兴趣和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奠定了坚实的评价基石。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结合,将对学生提高体能、掌握运动技能和培养团队精神起到推动作用,并为学生终身运动习惯养成起到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洪或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0).

[2]尚力沛,程传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8,(2).

[3]唐佳锦.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J].运动,2017,(22).

[4]裴生毅.高中体育与健康分层走班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12).

[5]张晓玲,张庆文.PE-PCK:提升职前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基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1).

[6]刘峥,唐炎,崔康丽.基于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重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