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分析

时间:2024-05-11

李富全

摘 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行,核心素养要求历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目标。本文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了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B-0110-02

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推行,各个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都在不断地发展改变,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虽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着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现象。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也能够为基础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体现出基础教育的真正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历史学习提升学习能力,有效地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为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保障。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拥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的终身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学生文化基础、社会生活能力以及自身发展三个方面。

历史核心素养指的是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核心素养教学,一方面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能更乐于学习;另一方面,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为教学方案的编写提供更个性化的优化策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设置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即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多元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历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重点提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是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是他们探究历史知识的动力。所以,没有学习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首先,在历史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多样化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加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音乐背景情景等等,利用多样化教学情景,让学生更加愿意走近历史,快速的投入到历史学习教学情景中,如在西周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电视剧《封神榜》片段进行历史教学活动,将历史知识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描述西周历史的背景故事,利用故事情景教学方式去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从而在老师的故事情景带动下,深入地了解知识的内涵。

此外,当学生通过电视故事情节进入到教学课堂后,老师可以提出历史知识问题,如西周分封的特点、西周起源时间、始祖是谁”等等。通过将各种情景教学方式的融入教学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在历史教学时,教授给学生的学习历史方式就是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讓学生感觉教学课堂单调乏味,没有一点趣味性,对学习也毫无兴趣感。

因此,老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创新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基础文化知识理论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历史课堂新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灵活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感受知识的整体性,并且学会如何应用知识,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路,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历史知识做分析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并通过对历史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探究历史知识的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还能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背景下地教学,创新了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钻研历史教材,把握住教材主要内容,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主,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最终获取知识的答案和结论,体验到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

(四)历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要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及团结合作精神,使其拥有勇往直前、坚韧不屈,适应生存环境的意志力。

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科学精神和态度,让他们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多样化过程,并且不断学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从而树立面向国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识。

对此,教师要善于探究教材内容,充分钻研教材内容中的情感教育,比如,历史章节《南京大屠杀》的教学,通过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理念以及正视历史的观念。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一直在改革与发展,并且正经历着转型和改革的重要时期。作为历史老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探究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情景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此外,要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

参考文献:

[1]陈丽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华夏教师,2019,(8).

[2]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