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深化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4-05-11

钱磊 雷燕

摘 要: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与高职教育的联系出发,以电气专业为个案,分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困难,提出了关于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等几方面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专业;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8B-000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伟大的宏观目标。

在制造业全面升级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质量和数量的双重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加大趋势。如何充分利用本院校的优势专业资源,紧密把握经济形势变化,提升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水平和院校办学水平,最终培养出具备优良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成长潜力的人才,是新时代中国制造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打破传统方法,根据地方特色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创新;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目标来建立不同的教育层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长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对高职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已经成为必然。

在我国目前的招生政策下,各地职业技术院校都是在本省内部招生,就业同样以省内企业为主。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必须高度契合本省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和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关课程内容和实验实践技能培训的调整。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社会职业教育的主流, 高等职业教育同样需要以终身教育为导向,做好对在职人员和毕业生员进行再教育、再培训的长期规划,并以此为契机和相关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相关课程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致性。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几年来,高等教育的扩张,不仅带来了本科生员质量的下降,而且使高职教育的生员质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面对这种情况,要保证毕业生质量不下降,提高对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建设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

目前,同一种专业并没有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均由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制定和实施。这就导致了教学方案的制定随意性和自由度较大,制定标准往往脱离教学实际,在执行过程中难以达到方案要求。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许多高职院校直接采用了本科的教学方案,忽视了高职学生本身理论水平不足的问题,对高职本应重视的实验实训课程设置课时不足,实验设备也不够充足和完善。

高职教育要比本科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电气类专业,是需要以大量的实验和实训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基础和补充的。高职教育有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设备和实训内容,才能最大程度的缩小毕业生专业水平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足够的实验设备、资金和专业技能师资力量来满足师生对实验实训的要求。

例如:在《自动检测技术》教学中需要利用传感器,但许多院校受资金和其他条件所限难以配备,实验也无从开展,只能进行理论教学;在《工厂供电》这类课程中,受安全条件限制,许多带有破坏性和危险性的短路试验是无法在学校的实验室实现的。

我国高职院校同样内容的实验课往往只有一次实验机会,例如《电路基础》这类难度较大的课程,许多学生一次实验课难以完全掌握和理解的,需要多次重复实验。但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很难安排足够的课时与师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多次培训和辅导。

同时由于受到实验课专任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困扰,许多院校都让理论课教师兼职部分实验内容,还有部分院校不得不通过缩减实验课内容、降低实验难度的方法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无疑都降低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三、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法的改进建议

(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改进培养方式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工业革命,因此在理工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和研究也要早于我国,在长期的发展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例如,美国的CBE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术能力;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和工业发展早期工厂、作坊里的学徒制有很多相似之处;英国的“三明治”课程以理论-实践-理论交替进行,紧密结合的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对于这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当结合本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二)教育理念的更新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产业升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不断加速,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之后依然可以不断成长,成为一个能够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与时俱进的加强教学质量建设

1.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直接面向生产一線,对学生的上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想要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高职教育专业课的设置必须和工业生产所采用的设备、技术紧密联系,及时更新专业课的内容设置;尤其需要根据一线生产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和内容,或建立较为完善的工厂实训实习制度。在科目设置上,建立足够广泛的专业基础性选修课,以便于学生按照自身的爱好与特长选择合适的课程,加强学生就业时对不同产业的适应性。各地方院校应当根据本地区产业重点和自身特色,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以产业升级方向为导向,设置前瞻性的课程,使得专业课程改动的总成本降低。

2.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建:在调整专业方向和申报建立新专业时,应当发挥优胜劣汰机制,及时淘汰那些师资力量薄弱、就业前景不佳的专业。对那些本院校具有雄厚师资力量和专业特色,但是因经济发展转型等外部因素暂时陷入低谷的专业,应当从院校长远发展考虑,适当缩减招生规模并坚持招生。在新建专业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方向和院校自身水平,适当扩展专业方向,比如,内蒙古地区院校应当在畜牧业、防沙治沙工程、农林草场等需求较大的相关专业方面加强建设。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本科和研究生领域,综合高校采用派出教师作为访问学者、互换学生等方法进行国际交流,加强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常规做法。但在高职院校中,限于政策和经费等条件限制,这种做法还比较少见。今后应适当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总而言之,在我国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高职教育面临着多重机遇和挑战。我国工业体系完善,工业门类齐全,这是高职教育的巨大市场;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于广泛地设置新专业,导致样样通样样松,失去了院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总之各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每一个高职院校职工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良.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19,(6).

[2]罗春连,苏淑贤,吴岸晶.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基本框架与开发路径[J].高教学刊,2019,(13).

[3]曹卫中.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2).

[4]周萍.高职院校提高国际化发展竞争力的策略研究——基于国际影响力50强比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5]刘红梅.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述评[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6]侍文庚.区域经济视域下高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苏高职教育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