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园师德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研究

时间:2024-05-11

庄小满 李琴

摘 要:近几年,媒体连续曝光一些幼儿教师虐童事件以及因保教人员失职、渎职导致幼儿受伤害事件,令幼儿教师师德备受社会民众关注。为此,加快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学前教育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海南率先对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进行试点研究,凝练出“自律与他律双目标并行,宣传、教育、考核、奖惩与托底五举措聚拢”的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关键词:幼儿教师;师德;管理;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6B-0032-03

***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讲话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有道德情操,这不仅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而且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会成为学生身边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道德楷模。对于处于启蒙期,以模仿学习为主的幼儿来说,榜样的影响力更加巨大。然而,近几年,媒体连续曝光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以及因幼儿园保教人员失职、渎职导致幼儿受到伤害事件,令幼儿园师德建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此,加快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学前教育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试验区,海南围绕“紧密结合幼儿园教师岗位职责要求,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师德管理目标,探索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出“自律与他律双目标并行,宣传、教育、考核、奖惩与托底五举措聚拢”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对“自律与他律双目标并行”管理理念的辨析

(一)“见效快”的他律管理机制

在幼儿园师德建设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通常都会采取对入职教师进行岗位职责等相关管理要求的培训,让他们具体了解工作过程中的“要与不要”或者“应与不应”。这种管理模式是通过相关制度、法律法规条款,利用外力帮助新教师塑造师德,属于幼儿园师德建设他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见效快、有利于按照师德统一标准组织管理,便于师德的考核评价。

然而,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人的自觉性,忽视了个体在道德发展中的“自我教育”,使个体的道德行为停留于被动依赖他人约束的水平上。

(二) “待自省”的自律管理机制

自律是指主体用内化了的道德原则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方向以及方式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解,以提升自我道德水平过程。在幼儿园师德管理中,完全依靠教师通过“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来实现师德建设目標是不可实现的。因为决定师德水平的两大关键因素“知”与“行”在自律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性。在“知”方面,自律依赖内化道德原则,不同人对同一道德原则的理解深度与诠释角度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化认知直接导致道德行为的不同。以幼儿教师 “爱护幼儿”为例,一位教师理解为“让幼儿远离所有可能的危险是最好的爱护”,而另一位教师则理解为“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才能是最好的爱护”。在户外体育活动时,前者只允许幼儿散步或者慢跑,严禁幼儿进行任何可能会引起摔跤或擦破皮肤的挑战性活动。后者则现场指导幼儿学习安全知识与规则,引导幼儿提升应对危险的能力。此外,由于教师个人的自我约束力、抗挫能力存在差异,即使是同样的道德认知,最后的行为表现也会千差万别。

(三)“自律与他律双目标贯穿始终”的管理理念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历史上“儒法并用”的治理方式为自律与他律双目标并行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史实依据。在幼儿园师德建设管理中,首先,幼儿园管理者必须依据国家相关的师德建设要求以及园所文化要求,确定师德建设的他律目标,作为园所师德建设的总目标,继而衡量本园教师自律水平使之成为师德建设的起点;其次,依据两者的差距来划分园所师德建设的阶段,每一个阶段设置教师自律达标考核点,依据考察制定阶段性管理制度;第三,每个阶段师德建设管理都始终围绕“自律和他律双目标并行”要求,坚持自律和他律两个视角交替使用,来审视师德建设的成效。

二、“聚拢五措施,发力于一点”的管理长效机制

(一)福利待遇托底措施是长效机制的基础

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与劳动付出严重不匹配,这不仅影响优秀师资的吸纳,还阻碍了其职业自信与幸福感的获取。从工作的繁重程度比较,幼儿园教师教学涉及五大领域,要求知识储备面更广且体脑并用,每天工作连续时长超8小时,如放学家长未能按时接走孩子,教师还需留园继续等待……幼儿教师的这些付出在劳动报酬上并未得到体现。2017年在海南三个县的统计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含公办园和民办园聘用,占幼儿教师总人数的70.97%)的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仅余约1500元/月(2017年海南最低工资标准为1430元/月),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多领到一些生活费而放弃保险金的缴纳。

此外,为了避免财务负担,一些区县教育管理部门及办园者都不支持幼儿教师职称的晋升。在贫困线边缘挣扎、职业发展无望、社会认可度不高的职业背景下,幼儿教师的最基本需要无法获得保障,师德建设就失去了立本的基础。鉴于此,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率先创新师德建设管理机制,从关怀和保障幼儿教师民生出发,以解决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托底问题为突破口,探索设定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和幼儿教师特贴制度,疏通了幼儿教师职称晋升的途径并拟定了相应的保障制度。

(二)特色体验式师德宣传是长效机制的突破口

常用的师德宣传形式,是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或是主题宣传活动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进行全员式的宣讲,宣传的目的是即时传播、弘扬某种道德观念,具有普适性。这种师德宣传的缺点是随机性强,且缺乏针对性,不适用于幼儿园师德建设宣传。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与职业特点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幼儿园实行包班教育管理责任制,教师的工作时间主要在班级活动室内度过,教师日常信息交流平台非常小,只有同样带班的两位老师和几十个小朋友。同时,由于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具体、细致入微的工作,令他们习惯于接受贴近自己生活与工作实际的更直观、琐碎的信息,那些与他们工作环境差异太大的师德榜样、观念的宣传则难以被理解和接纳。师德宣传没有实效,不能发挥引领和激励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作用。针对幼儿园师德发展的特点,海南省在探索以触发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体验为突破口,引导教师从多个角度感悟职业意义、增强职业责任感、树立职业道德自信与道德理想方面已获得了初步成效。

(三)层次分明的教育内容是长效机制的抓手

由于不同幼儿园的师德发展水平不同,各幼儿园师德建设的起点也不同,但国家、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却是一致的。依据自律与他律双目标并行、贯穿师德建设始终的设计理念,结合国家、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探索建构层次分明的师德教育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普适性职业伦理,对每一位教师提出职业道德底线要求,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涵的阐述,主要由与教师职业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构成。该部分内容的教育采用滚动式推进的方式,时时提醒、适时检查,确保幼儿教师牢记于心。该内容的教育是建立他律、树立职业道德神圣感的必要途径。第二层是幼儿教育特殊性职业伦理,由针对幼儿阶段教育特点对教师提出的特殊要求构成,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外延的具体补充。幼儿教师肩负保育与教育的双重任务、要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等,因此,对幼儿园师德建设提出更多的要求。如,耐心对幼儿进行生活指导,主动与家长沟通等。特殊性的职业伦理教育,只能在其岗位工作环境中、依托具体职业背景,幼儿教师才会形成职业自我概念。该内容的教育是自律产生的奠基石。第三层是园所文化传承性的组织伦理,由反映园所办园理念及特色的组织文化构成。不同幼儿园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办园行为、经验逐步沉淀形成园所独特的组织管理文化,或者以制度形式,或者以组织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保存下来。例如,有的园要求教师每天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幼儿来园,有的园要求教师每天必须耐心、具体地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幼儿园每一位新教师入职都应接受这种组织伦理教育,使之快速融入集体并产生认同感。该内容的教育实现了组织约束的他律与教师自律交互来促进师德发展。第四层是个性化职业伦理。由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具有个人知识经验特点的道德感悟构成。幼儿教师个人的师德成长的感悟,需要通過分享交流平台使其观点更加明晰,使其直观的感性经验上升至理性的道德观。该内容的教育使幼儿教师的自律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阶段性靶目标的评估是长效机制的保障

建立完善的幼儿园师德发展考核机制是确保幼儿园师德管理成效的必要措施。依据幼儿园师德建设基础与师德建设总目标的差距,可划分出不同阶段建设发展目标。幼儿园管理者需依据每阶段建设目标以及阶段教育内容,将阶段发展目标具体化为不同阶段对每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行为要求和标准,即为阶段性靶目标。该阶段性靶目标具有两个特点:第一,采用基础性考核(红线)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基础性考核是一致的要求,强调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基本要求要全面达标,评价主体是幼儿园管理者。发展性评价鼓励职业道德建设的特色化,幼儿园结合师德发展实际设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如家长最信任的教师、幼儿最喜爱的教师等,该评价主体是管理者之外的第三方,包含所有幼儿师德涉及的利益主体,如幼儿、家长、同行、社区居民等。第二,采用日常即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管理者对幼儿教师日常的道德行为、道德教育学习效果等进行即时评价,将评价结果列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阶段性评价必须建立在对师德档案的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此外,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参与评价,组织幼儿园的教师、家长对园长的规范办园行为、民主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

(五)进阶式奖励是长效机制的动力

幼儿园师德建设奖惩办法的设计强调激励性、差异化、长效性。首先,依据阶段性靶目标要求和对象特点建立差异化奖惩办法。幼儿园管理者列出与靶目标考核标准对应的师德建设的奖惩条款,进一步分析处于不同职业发展期的教师的突出思想矛盾问题,如青年教师从职业谋生转变为爱岗敬业、中老年教师从求安逸转变为勇于带头创新,将突破性解决职业发展阶段中的瓶颈问题的行为也列入奖励条款。其次,奖惩与幼儿教师职业发展全程相联系。师德奖励设立不同等级师德奖章,实行累积进阶制度。幼儿教师通过各类师德考核可获取相应的奖章,更高等级的奖章也可通过若干个低级奖章兑换。这种奖励办法更适合日常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结果使用。幼儿园师德建设评价结果与教师资格认定、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挂钩。奖章与教师福利待遇等级挂钩、与幼儿园获得资金扶持、等级提升等挂钩。第三,严明惩罚机制。师德发展阶段靶目标基础性考核部分是底线,触犯底线的教师和管理者要依法依规给予相应惩罚,绝不姑息。例如,对于办园方向出现偏差、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且限制招生,对于虐童行为被查实的幼儿教师要扣除三年绩效且三年内不得参与任何与荣誉、福利待遇晋升相关的评比。

三、成功案例推介——以道德体验诱导自律的师德宣传

通过触发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体验,引导其从多个角度感悟职业意义,进而增强其职业责任感、树立职业道德自信与道德理想的宣传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 寻找“最美幼儿教师”活动

第一阶段的宣传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引导全体幼儿、幼儿家长参与活动,利用第三方评价帮助幼儿教师从多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职业行为,新视角的职业认知产生新的道德体验;二是通过在区域内所有幼儿园开展此项活动营造声势,同时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引起社会各界对幼儿园师德建设问题的关注,鼓励社会人士通过多媒体形式参与幼儿师德建设的研讨。这也为下一阶段全面、客观地对幼儿园师德建设进行描述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二)“我和我班的孩子们”主题演讲比赛

第二阶段宣传的目标是提升道德体验为道德感悟,为幼儿教师德行发展由他律向自律转化顺利实现奠定基础。在上一阶段活动中,教师学会了从不同视角审视自己的日常职业行为产生的影响,通过自我与他人评价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通过道德教育,管理者引导幼儿教师用理性的道德认知梳理零散的道德体验,使之提升为以感性体验为基础、蕴含理性评价分析的道德感悟。

组织开展“我和我班的孩子们”主题演讲比赛时,明确要求演讲者从自我职业生涯的体验出发,从与幼儿相处的点滴谈起,讲述他们平凡岗位里的故事,用小故事阐明对自己职业认知的大道理。在不同级别的(园级、区级、市县等)比赛中,管理者需不断指导幼儿教师梳理和凝练其对职业道德的意义与核心价值的理解。这不仅是对幼儿教师感悟水平的提升,也是对职业道德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

(三)发现身边的师德榜样

上一阶段的活动实现了职业道德的内化,为第三阶段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第三阶段的目标是幼儿教师利用内化的师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管理者为幼儿教师搭建可分享职业感悟的网络平台,同时组织“我和我班的孩子们”演讲巡回展,方便幼儿教师了解其他教师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的不一样情怀和收获,而这些不一样可以体现教师相同的用心、耐心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通过自我与他人评价发现差距,进而“见贤思齐”,这些幼儿教师身边鲜活的事例缩短了他们与高尚师德目标的差距,有利于他们在评价中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自信心。

(四)树立心目中的师德标杆

幼儿教师有了职业道德自信心,第四阶段的宣传目标是根植高尚的师德理想,用理想引领和激励幼儿教师师德发展。在前期充分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师德高尚的幼儿教师”进行大讨论或小论文比赛,引导幼儿教师思考有高尚师德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使幼儿教师师德理想目标的描述逐步明晰。针对性地开展师德修养达标的路径与方法的教育,支持幼儿教师坚定向师德理想目标发展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静.浅谈“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由幼儿园“虐童”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2,(10).

[2]杨莉.从“虐童事件”谈幼儿教师良好师德形成的社会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3]罗观.幼儿教师师德的培养及激励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1).

[4]李静等.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人学思考[J].教师教育学报,2015,(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