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高职会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时间:2024-05-11

武英

摘 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而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提高教育教学的领地。怎样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更多、更好的方法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发挥课堂效能,使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是提高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质量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课程;学生;兴趣;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010-02

会计是我院重要的专业之一,会计课程又是会计相关专业重要的必修的课程,特别是“基础会计”课程不仅是会计、电算化、审计等班级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我院非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在非专业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主要是希望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毕业后如果从事管理类工作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学习财经类的学生,能够对会计有一些理解,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业性强、课程衔接紧密、内容较多、难度较大、习题较多、实践性强是会计课的特点。怎样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对会计产生兴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操作技能呢?这就要求教师不只要钻研教材、课程的专业特点,还要努力探索和引入有个性的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树立会计主体意识

什么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就是会计所服务的对象。会计教材所讲的会计业务都是单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业务,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要启发和引导他们进入会计角色。你所面对的学习教材所讲的经济业务就是你所在这个单位的会计要处理的业务。比如:日常费用的报销;从其他企业购进材料和设备;单位接受投资者投资;單位销售商品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上交各种税金、发放工资等等。面对各类经济业务及数据,作为财务人员应如何处理?启发学生并引导其建立主体意识,学生就能够站在单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就更强。如果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去学习,就会感觉会计学习很枯燥,很难理解,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气氛很重要,如果老师的讲授语言单调,内容刻板,课堂气氛沉闷,尽管讲得十分卖力学生却没兴趣,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 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通俗、风趣的语言表达出来,效果就会好很多。在课上,应尽量将教学内容通俗化、生活化,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风趣幽默的语言还有助于学生记忆。例如:在讲会计基本原则时,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告诫为人要谨慎行事,不张扬,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就是会计基本原则的“谨慎性”;而“实质重于形式”是遇到问题时不要被表象所蒙蔽,要探究问题的本质,不要被外表迷惑;“重要性”是提醒我们有多种选择可能时,要罗列出主次,选择重点,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只争朝夕不拖沓地做事,按时上课,杜绝迟到就是“及时性”;“相关性”是我们选择职业时应尽可能与我们所学专业相关,做事尽可能与自身的工作有关,以保证我们事业的成功;如果你的大部分时间所做的都是与你的专业和事业无关的事情,那也就谈不上事业了。这样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讲述一些枯燥不易理解的内容,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理解。

三、启发学生勤于思考

会计核算中经济业务处理都是固定的,但是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要想弄清其本质的、深层次的问题,就必须勤于思考,搞清楚业务处理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学习才会更加轻松。而在实际学习中好多同学是机械地、被动地学习,不懂得思考什么,怎么思考。这就需要老师的恰当引导。比如: 企业要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要具备相当的财产物资,而这些财产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来的?将去向哪里,怎样去的?会对企业的损益产生怎样的影响?什么情况下形成企业的负债,而负债对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损益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要对企业的费用严格分类?费用的错误核算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损益产生怎样的影响?企业接受的捐赠资产为什么要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计入“所有者权益”等等问题。在教学中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倡导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必须积极动脑思考,寻找答案。通过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停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不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加深了记忆,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思路更开阔,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动性

任何学习中的主体都应该是学生,他们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学生的“领航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努力创造出以学生“学”为主的条件及氛围,在这种环境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的能力,教师的重点是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做到答疑解惑。1.课前回顾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之一,主要达到承上启下的目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这一环节应尽量交给学生,轮流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不仅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还要复习巩固,同时还要对已学专业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炼,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2.以学生“学”为中心,采用学生先自学,老师后讲解的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讲授课程新内容之前应提炼出几个关键问题,留出合理时间让学生当堂研习,这样带着问题看书相互研讨,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的积极性。通过先学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确定出重点及难点,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效的点拨、讲解、总结,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深入探究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仅要做到教学方法的革新,同时要转变固有的观念,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相互关爱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和关心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身份应从传统的讲授者转换成为课堂学习的倡导者。在这种宽松平等的关系中,同学们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学习,从而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提升自信心,在学中领会更多的趣味。

五、灵活处理教材,理论联系实际

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会计课程教材内容比较教条和死板。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层次调整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做到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例如:基础会计教材结构经济业务类型这部分内容涉及了盈余公积、生产成本、应付股利、应付票据等账户的业务,讲述较深奥,对于初学者而言具有较高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在课上讲解时,应选取比较简单的日常多见的经济业务,如“从某银行提取现金2500元”。先以我们个人为例,就是手里的现钞增加2500元,而存在银行的钱减少了2500元。具体落实到企业中也是一样的,库存现金会增加2500元,银行存款会减少2500元,从而联系到经济业务的变化类型,“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反映到资产类型账户上即借方增加,贷方减少,顺着这个思路,反映这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借:库存现金2500;贷:银行存款2500”也编制出来了。有了一个良好的、成功的开端,学生就有了信心。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会计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以银行存款购入材料、商品”“以银行存款购入机器设备”等业务,资产类业务及账户练习熟练了,再增加负债类的经济业务及账户,到扩展所有者权益、费用等,在教学中坚持由简单的业务开始到逐渐深入,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出会计经济业务的九种类型,形成条理性和系统性。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和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调整,使得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条理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和会计的核心内容。

六、结束语

因此,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特点,用心设计安排课程,创造良好的、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课堂教学时,坚持以学生“学”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的成长空间,激发他们对学习探究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多方位思维和创新精神,让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其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升,毕业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汤雯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对会计教学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7,(36)

[2]陈誉清.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 2018,(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