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德育工作探索

时间:2024-05-11

陈朋涛

摘 要: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生活环境。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发展,德育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者逐渐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方法,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可以有效地贴近学生,让学生的参与更加积极主动,弥补传统德育工作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德育;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017-02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时期,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小学生思想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带来了诸多不良信息和思想的诱惑。这些都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小学德育工作在新形势下,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德育内容与方法,提高学校德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探索出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新思路。

一、小学传统德育工作面临诸多困境

(一)片面强调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德育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仅仅是把学生当作德育教学的客体和对象,出现了最为常见的德育教学场景——“我说你听,我说你做”,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保证“主体性德育”。这样的德育教学无法真正让学生信服,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实现提高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德育目标。

(二)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德育实践需要

在德育教学中当前所使用的材料有些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很难满足小学生的思想认知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觉内容空泛,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同时,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别,不同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发展有快有慢,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高有低。而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往往是“一刀切”,忽视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实际,采用完全一样的德育教学内容,极大地限制了实际教学效果。

(三)方法和手段单一,德育缺乏实效性

小学传统德育主要是侧重理论教育,对小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培养重视不够。德育教育的形式往往也是局限在课堂说教,缺乏可操作性和适应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小学德育主要是局限在校园、课堂中,与社会缺少广泛的联系,这就导致学生掌握了很多道德知识,但在生活中的实践不足,缺少必要的磨练,不能有效地把德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一)开展多元教学互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在德育教学中,应坚持“主体性德育”思想为指导,精心梳理德育教学脉络,在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洞察学生成长中的道德关键瓶颈,把德育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了解和把握学生道德成长需求。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多元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在发挥学生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获取道德知识,从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在讲到“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时,要让学生懂得充满爱心是中華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更需要助人为乐。如果单纯地向学生讲解助人为乐是小学生应具有的品质,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很难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上网搜索助人为乐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了大量的助人为乐的模范事例,也包括了大量的类似“南京彭宇案”的“碰瓷”信息,这些信息多种多样,图文并茂,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辩论“到底应不应该助人为乐”。让学生们自己在课下收集材料,在课堂讨论时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来,说服对方。通过辩论让学生总结出助人为乐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并且要不图表扬,不图回报。在平时的生活中,即使可能会被别人误解,也要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同时,教师开设专门的微博,课下解答学生德育成长中的困惑。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典型不良思想,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有针对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德育教学针对性

提高德育教学效果,首先需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就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给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德育教学资料陈旧、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例如,在讲到“形成健康的财富观”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找到小学生最喜欢的偶像组合TFBOYS参加芭莎慈善晚会的视频,王俊凯、王源和易烊千玺三名成员在晚会上捐款170万元,用于为少数民族自治区购买救护车。通过这个实例,引导学生懂得对社会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未来要努力回馈社会。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德育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辅助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德育教学内容,录制不同板块的德育微课,如“助人为乐”“感恩孝道”“知礼友善”“热爱祖国”等等。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提前细化出不同的层次,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录制相应层次的微课,以备学生选择。录制微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的实际情景录入微课,提高微课的情境性、创造性。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三)构建全方位德育体系,提高德育教学实践性

小学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教育过程,不能简单地局限于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社会的全方位培养。学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体系,形成合力,共同实施教育。例如,教师与家长可以借助校讯通、即时通讯软件(QQ、微信、呱呱)、电子邮件等交流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学习情况。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和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更好地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在沟通方式上,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及家庭的情况,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更好地完成与教师、学校的沟通交流。家长在借助互联网工具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消除原有的紧张心理,能够更为轻松、真诚地对话,增加沟通效率与次数,形成和谐、真诚的家校关系。

同时,教师还可与社区部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如参与社会环境整治、为社会居民提供志愿者上门服务、维护社区交通秩序等活动。社会部门可以利用直播平台对学生的活动在班级中进行直播,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德育实践情况,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德育实践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亲友、社区居民利用在线德育打分系统,对学生的日常德育表现进行打分,这样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客观清晰的认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德行更加注意。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德育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应该深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德育新方法、开辟新内容,实现德育教育中的多维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冯文全.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3]阳德华.浅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德育的整合[J].教育信息技术,2008,(9).

[4]蒋丽君,阳德华.浅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德育的整合[J].教育信息技术,2008,(9).

[5]李伟波,高春燕.少先队网站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7,(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