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陆正
摘 要: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任务。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围绕金色山联村的“完美蜕变”“幸福的烦恼”“生活畅想”“我爱我家”四个活动主题展开,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乡土资源;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公共参与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024-02
培养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并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政治课并引领、指导教学。政治学科既具有很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因此,对于教学情境资源的选择有极高的要求,既要考虑学科属性,又要兼顾德育属性。实践证明,乡土资源因其信息真实,生动直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笔者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例,围绕无锡市最美乡村山联村设计的四个活动主题——“完美蜕变”“幸福的烦恼”“生活畅想”“我爱我家”展开教学,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情境一:围绕“完美蜕变”,启迪政治认同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既存在按劳分配,又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其中对按劳分配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范围内,因此,笔者选择了山联村的富民合作社作为教学情境。
课堂伊始,笔者以一场菊字“飞花令”引出以皇菊种植、深加工、休闲旅游为特色的“金色山联村”。山联村原先只是一个以采矿为主,污水横流,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山联村大胆改革,打造以皇菊为特色的产业,搞活了集体经济,同时完善分配制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最美乡村”的完美蜕变。整节课以我国的分配制度为知识主线,逐渐展现了“金色山联”的发展历程,其间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了山联村的美丽景色,同学们都被身边的最美乡村所吸引,课堂参与度活跃,在交流与合作中对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政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应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山联村的发展正是党领导下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写照。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同学们更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了政治认同。
情境二:围绕“幸福的烦恼”,在争辩中涵养理性精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什么不能平均分配,按需分配?按劳分配有什么积极意义?对这些问题以前仅局限于教师的讲解,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不是很透彻。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段材料——山联人的“幸福的烦恼”。
山联村富民合作社在首届金色山联菊花旅游文化节上取得了大丰收,仅五天的时间就预订出去了近30万的菊花产品。合作社决定拿出两万元奖金对种植人员进行奖励,而对于奖金如何分配,合作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老李:“尽管我种的皇菊产量少,但我工作兢兢业业,奖金应该平均分配。”
老张:“我正好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最好先把奖金全给我,呵呵。”
老杨:“我的种植技术最好,皇菊的质量和产量都不错,我应该拿最多的奖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
1.平均分配可以吗?为什么?
2.老张需要一台电脑,奖金都给他,按需分配可以吗?为什么?
3.老杨的观点正确吗?
这一情境的设计是基于对按劳分配概念的解读分析,以“问题”为驱动。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通过对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在当前条件下的不合理原因进行分析,明晰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和物质基础。对老杨观点的分析指向按劳分配的积极意义,在对比分析中加深了对按劳分配概念的理解,在对问题的讨论、阐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促成了理性精神的养成。
情境三:围绕“生活畅想”,树立法治意识
山联村以皇菊种植带动产业的发展,多种经营也给村民带来了多元化的收益,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老杨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老杨夫妇都在富民合作社工作,还有入股分红;女儿从江南大学食品系毕业后,被合作社聘为技术顾问,年收入8万元;老杨的大儿子在红豆企业上班,月薪7500元;老杨最不放心的是小儿子,没有固定工作,主要从事运输、批发工作。一天,老杨和小儿子有了这样一次对话:
老杨:“这个时代真好,只要合法、诚信肯干,都能赚钱,不像以前我偷偷倒卖油菜籽都被生产大队没收了。”
老杨小儿子:“这个时代是好,国家号召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只要脑子活络,赚钱很容易。”
课堂设计:
1.老杨一家的收入是按照何种分配方式获得的?
2.为什么老杨以前倒卖油菜籽被没收,现在可以凭借各种生产要素获得收入?
3.什么是财产性收入?你是否赞成老杨小儿子的观点?
这样的设计从知识层面指向按生產要素的内涵及意义分析。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从核心素养层面指向学生法治意识的养成。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和遵从,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法治意识的培养,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当前,国家鼓励公民增加财产性收入,但要合法、诚信,取之有道,老杨小儿子的头脑活络,但需要守法、诚信。在讨论分析中可以使每位学生懂得公民要学法、懂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自觉认同并接受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意识。
情境四:围绕“我爱我家”,鼓励公共参与
如今的山联村已经走上了富民强村的道路,村里也取得了一些荣誉,然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让山联村融入互联网这场经济盛宴呢?
问题设计:请你为山联村设计一款APP,包括APP的名称、条目,并说明设计的目的与思路。
这一问题设计是本课的亮点,以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为目标。公共参与素养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政治课堂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推介山联村APP的设计,贴合时代,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的意愿。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踊跃参与,每一组都提出了极具创意的想法,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
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任务。可以说,培育核心素养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课本教学中,笔者通过极具生活化的乡土资源——“金色山联村”的发展历程,以问题驱动,让学生在感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悟、交流、分享,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使学生逐渐成为既具有政治认同,又具有法治意识和理性精神,能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现代中国公民。
参考文献:
[1]陈哲远.高中政治课渗透法治意识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9).
[2]洪宗相.培养核心素养须从“心”开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8).
[3]许丽,张剑华.精选活动议题,培育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