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任珍 李灵
摘 要:通过分析一例自闭症儿童家庭进行一系列家庭沙盘治疗干预的情况,探索家庭沙盘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家庭沙盘可以改善其家庭内部之间的动力关系和沟通模式,从而进一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家庭;家庭沙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031-02
一、自闭癥
自闭症,是一种弥散性发育障碍。一个自闭的孩子可能带来一个自闭的家庭,当父母得知孩子是自闭症患者时,整个家庭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有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父母所承受的压力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父母和其他残疾儿童父母,他们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会面临婚姻破裂、社会隔绝等人际危机;同时,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复原力、自我和谐力以及主观幸福感均低于正常儿童的父母,其中自我和谐力在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之间起桥梁作用。
因此,关注自闭症儿童家庭这一特殊高危群体的心理问题,对自闭症儿童康复和改善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沙盘游戏治疗
(一)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于20世纪五十年代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洛文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以及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为理论基础提出来的。
(二)家庭沙盘
家庭沙盘是沙盘游戏在团体治疗中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家庭参与人员的不同分为亲子沙盘、夫妻沙盘和家庭沙盘。家庭沙盘可以呈现出问题的动态性,通过象征性的表达,提高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自我治愈能力,帮助夫妻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信息,意识到产生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最终使家庭矛盾得以解决。
家庭沙盘对于家庭对象的选择并没有特殊的限制。因此,将家庭沙盘应用在自闭症儿童家庭之中有着切实的可行性。通过家庭沙盘,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其自由表达彼此的情感,重建夫妻与自闭症孩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恢复其家庭功能。
(三)沙盘在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
研究证明,沙盘对自闭症儿童有着特殊的治疗效果。国外专家在10周内持续对25名自闭症儿童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干预,结果证明:儿童的词语表达能力、社会性活动的参与性和持续性都有所增加,游戏作品中的象征性、自发性、创意性成分增多;同时,沙盘游戏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语言能力,并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自闭症儿童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国内外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沙盘研究颇多,但是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沙盘这一领域甚少踏足。因此,本案例通过对一个自闭症家庭进行20次系列家庭沙盘游戏干预的情况进行分析,改善了其家庭内部之间的动力关系和互动模式,从而促进了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为自闭症儿童干预提供了新的治疗模式和实践参考价值。
三、家庭沙盘在自闭症儿童家庭中的应用
(一)研究对象
婷婷,女,10岁,独生女,2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目前在一家融合学校上四年级,该儿童主要表现的症状有:注意力集中性较差,容易分神,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主动沟通性较差,口语表达能力一般,经常重复句子,自言自语;对于兴奋或难过的事情难以表达,会出现扔东西、叫喊等行为。
婷婷父亲,39岁,大学学历,在一家外企工作,领导管理层。
婷婷母亲。37岁,大学学历,是一名律师。
(二)研究方法
在干预前后分别由抚养人填写量表《孤独症治疗评估表》和《亲子关系自评量表》。在研究中,对婷婷的老师和抚养人进行访谈,搜集婷婷的上课情况、家庭中的行为表现等资料作为评估干预效果的依据。
(三)干预过程
沙盘干预时间为 2017年3月1日~2017年9月1日,每周1次,每次1~2小时,其中因暑假中断,共进行了20次的系列家庭沙盘游戏干预。
1.建立治疗关系阶段。(第1~4次,2017年3月1日至3月底)
(1)治疗过程。
婷婷第1次由父母带到沙盘室时,只与咨询师有短暂的眼神对视,便对沙具产生了强烈兴趣,在整个过程中,父亲略显紧张,容易干涉孩子的选择,父母之间的交流并不多。第2次来时,婷婷与咨询师羞涩地打了声招呼,父亲注意力更多的是集中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沙具的选择依旧会过多干涉。第3次时,婷婷亲热地对咨询师说“老师好!”,这次是由父亲一人带孩子前来,婷婷表现得更为主动、高兴。
(2)分析与讨论。
沙盘整体分析。在前4次沙盘干预过程中,三个人每次选择的沙具类型相似,动沙次数少,并且幅度小。这说明三人的心理动力性不足,创造性较为单一。
互动沟通分析。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游戏互动比较多,孩子基本上每次在摆放沙具时都会无意识地望向父亲,但是父亲大部分给予的反应是不耐烦和否定。母亲希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受保护的家庭环境。
2.调整交流阶段。(第5~15次,4月至7月)
(1)治疗过程。
在第5次家庭沙盘制作时,出现了整段治疗的转折点。父亲在此次沙盘中,主动表达了对孩子的不理解,以及对妻子过多干预自己生活的不满,母亲则诉说自己对孩子未来的无奈与伤心。此后的10次沙盘干预中,三人之间的沙具由最初的各自为政到逐渐有了交集,其中父亲与母亲之间的交集更为频繁。
(2)分析与讨论。
沙盘整体分析。父母的沙具类型不再局限于之前的动物和人物,沙具类型较为丰富;家庭沙盘由之前的区域性逐渐过渡到整体性,沙具之间有着故事上的连续性,在第5次沙盘中最为明显。说明家庭之间的动力性和内部整合性逐渐增强,成员内心较为丰富。
互动沟通分析。在家庭沟通中,母亲和父亲在表达自己内心情绪和观点的同时,逐渐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在第11次沙盘干预时,能够围绕咨询师指定的主题制作家庭沙盘,如运动会、度假等,父亲能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去选择沙具,对于她的行为更多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
3.整合结束阶段。(第16~20次,7月至9月初)
(1)治疗过程。
第16、17次的家庭沙盘分别以“我的一家”“校园生活”为主题,父亲能积极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并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婷婷能为整个沙盘编造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并讲给咨询师听,且让咨询师也参与到她的故事当中。最后一次沙盘的主题婷婷命名为“爸爸妈妈和我”,并流利地讲述了具体的细节内容。
(2)分析与讨论。
沙盘整体分析。沙具的数量和种类虽然减少,但是整体布局更加协调,主题更加明确;父亲与母亲之间的沙具交流情境也更加丰富和具体,如父亲在母亲摆放的人物后面放上一把小伞以供乘凉。
互动沟通分析。在家庭沙盘中,父亲与母亲之间的默契程度明显增加,能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婷婷也能主动去表达自己的需求;看到孩子的进步,父亲表现得很激动。
四、总结与讨论
治疗结束后,咨询师再次运用量表分别对家庭夫妻关系以及婷婷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婷婷父親与母亲之间的夫妻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婷婷的自闭症问题表现也得到了改善。婷婷的教师也反映婷婷近期在学校的表现有所改善,注意力较为集中,大部分时间能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于自己的意愿能较为清晰地表达,情绪也较为稳定,阅读理解能力相比之前也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黄伟合.儿童自闭症及其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建娜.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J].中国医刊,2005,(4).
[3]宿淑华等.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7,(4).
[4]黄辛隐,张锐,邢延清.71例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需要及发展支持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9,(11).
[5]林云强,张福娟.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功能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
[6]熊妮娜,叶奇,邵翠霞,施继良.2006年中国孤独症儿童相关残疾状况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8).
[7]林云强,秦旻,张福娟.重庆市康复机构中自闭症儿童家长需求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