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闫 静 李 静
福禄贝尔是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详细研究了学前教育理论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并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明确指出了幼儿园的任务,建立了游戏的理论体系,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作业体系和教育方法,他的“恩物”——作为幼儿活动玩具,具有广泛的影响,现代的儿童玩具中仍包含有它的某些基本形式。他以其学前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其所倡导的幼儿教育运动,获得了蜚声世界的声誉,至今人们仍把幼儿教育与福禄贝尔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一、福禄贝尔的恩物教育体系
“恩物”是福禄贝尔对他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玩具或教学用品的称谓,意为上帝的恩赐。但实际上,它是指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使用的玩具和材料。福禄贝尔通过让儿童玩耍,帮助他们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形成空间、时间和数的观念,发展儿童的构造能力。
1836年,福禄贝尔就创制出5种“恩物”,从那个时候直至1844年,恩物的体系才基本建立。1850年,他在《教育周刊》上正式公布“恩物”体系时,明确提出了8种“恩物”,其余只是笼统叙述。对于“恩物”的种类和数目,福禄贝尔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他的后继者又继续编制,发展为10种。具体包括:第一种“恩物”是6个不同彩色的(红、绿、蓝、黄、紫、橙)绒线球,针对三岁以前的幼儿使用,发展儿童的辨色能力,并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通过种种玩法和组合方法,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第三种到第六种“恩物”是对木制立方体(积木)的不同程度的切分,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以及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观念;第七种至第十种“恩物”是不同颜色,不同规格的点、线、面、环,以便让孩子了解点成线、线成面的道理。除此之外,“恩物”系统还包括10种作业。前10种“恩物”被称为“分解恩物”,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现,是带有游戏性的恩物;后10种“作业”,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明与创造,是带有作业性的恩物。
福禄贝尔教具外形从简单到复杂,逐次呈现了体→面→线→点,具有连续性。通过分解、组合点、线、面、体等几何方面的基本图形,使幼儿在摆弄和游玩中理解数学原理,通过对各种图形的分类、排列、组合与分解,提高他们的专注力、构想力、思考力及创造力。幼儿可以在对实物观察的基础上根据物体特征构想出图形,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拼摆、堆砌、拆装。幼儿通过对恩物的反复操作,可以很容易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知识,学习推理,加强同伴之间的交往,并发展了语言。
二、“恩物”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教学内容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改变以往的“六科”设置,将数学教育纳入科学教育领域,其领域活动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领域活动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从目标的定位上可以看出,目前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已经摆脱了以前重视基本运算能力和数学知识的传授,并且转变为重视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教师系统地传授结构性知识转变为重视儿童的操作体验。但也应该看到,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数学教育目标定位的模糊性;如何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我操作、自我探究来理解数学知识;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操作材料等等,都成为了困扰幼儿教师的问题,也使幼儿数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探讨“恩物”教学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价值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这种教学优势主要表现在:
1.“恩物”教学符合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幼儿期的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幼儿期末期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受思维发展的影响,幼儿期儿童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主要依靠具体形象和具体动作的支持。建构主义理论者皮亚杰认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数的观念和概念的。也就是说,儿童并不是学会算术,而是重新发明算术。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数理逻辑知识的起源既非存在物体本身也非存在于主体,而是两者复杂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早期儿童的数学教育,选择、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儿童进行操作摆弄以及调动多种感知器官参与体验,可以使儿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获得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建构起相应的数概念。“恩物”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主要是通过幼儿对于材料的自由操作来获得抽象的概念,符合幼儿期儿童学习数学这种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的特点,能够有助于幼儿对数学知识的了解。
另外,“恩物”教学的主要宗旨,就是从“恩物”的游戏中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在幼儿教育的基础,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生活中最美好的表现就是儿童全神贯注的沉醉于游戏之中,游戏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游戏是表现和发展儿童的自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活动形式。《纲要》也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教师会比较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的兴趣与能力方面的培养,准备的材料大多是只有教师进行演示的教具,会直接引导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感知,少了游戏的环境和气氛,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通过“恩物”教学的运用,可以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2.“恩物”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研究事物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变化的一门科学。数学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并贯穿幼儿一日生活始终。《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理解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的加减运算、认识几何形体、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和空间与时间概念。
“恩物”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教育知识,儿童通过对“恩物”的操作,可以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理解等分概念;掌握基本的几何形体的特征,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菱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三角体等;理解空间位置的概念,例如,第一个“恩物”的操作中就让幼儿对上、下、前、后等方位有一定的了解;对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的比较有初步的理解;掌握数量关系,有助于数概念的形成等等。
“恩物”所涉及到的数学内容几乎涵盖了幼儿数学教育的全部内容,在数学教育中使用恩物教学,可以让幼儿真正的在玩中学,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3.“恩物”材料在数学中的应用能够弥补目前幼儿数学教育材料的缺乏。
近几年,幼儿数学教育的发展应该说比较薄弱。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很少在一些公开课或者教研活动中看到数学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反映:数学教育活动难讲,主要原因,除了自身对于数学教育的定位比较模糊之外,就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缺少学具。学具没有新意,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活动缺乏生机和活力,加之内容本身的单调、枯燥,使幼儿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
目前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材料比较贫乏,在进行数学教育区角创设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除了基本的图形材料之外,合适的可运用的材料比较少。恩物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正好恰当的解决这一难题,丰富了幼儿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支持。
4.“恩物”有助于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福禄贝尔十分重视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认为人生来具有这种创造性本能,教育者应该及早在儿童身上培养这种本能。他主张借助游戏、作业使儿童的创造性得到系统的发展。
在恩物体系中也体现了重视创造性的特点,相对于其他的教具在操作方面有严格要求有所不同,恩物在使用方法上显得自由多了,孩子可以自己观察,找出自己的方法,更能发挥其创造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