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刘海婷
摘 要:近几年,人们逐渐认识到幼师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这也给学前教育专业带来了无法逃避且需要战胜的挑战。文章以此专业为背景,以音乐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课程特征,提出了对现有模式加以调整的方向,例如,明确目标、优化内容等,希望能够给教师以积极影响,使学生素质的提高拥有坚实基础。
关键词:音乐课程;学前教育;幼儿教师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所面临群体是尚未形成完善心智的幼儿,该群体对教师的依赖更强,这就要求教师正视自身所肩负职责,善用音乐教学,带领学生对多彩世界进行探索。由此可见,该专业对音乐课程进行开设时,应以幼儿特点和诉求为依据,对教学模式及内容加以调整,确保教学活动固有价值得到应有发挥。
一、基础课程特征
由现有研究及所得出结论可知,音乐基础课程拥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所肩负的职责,主要是对教育人才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学生以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对个人技能进行强化,达到社会对幼师所提出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繁重的课程,导致学生往往仅能预留出较短时间,用来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无论是乐理知识,还是专业技能,均无法呈现出明显的进步,例如,少数学校对乐理知识的讲解,仅停留在和弦及调式,未对更深入的内容进行探究,所取得成果自然和预期相差甚远[1]。
(三)培养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在读的学生,普遍缺少音乐基础,其专业能力自然无法得到快速提高。另外,来自农村等地区的学生,缺少接触音乐的渠道,学习知识的速度较城镇学生更慢,教师应引起重视。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能够看出,本文所研究专业对音乐教学所提出要求,明显不同于其他专业,只有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完成对教学模式与策略进行制定的工作,才能使教学活动被赋予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教学策略创新
(一)明确目标
作为必修课而存在的音乐课程,通常被用来对学生素质进行提升,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学前教育与其他专业所肩负职责均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使社会拥有前进所需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培养目标进行确立。从事音乐教学的幼师,一方面,要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确保社会对学前教育所提出要求可得到应有满足。综上,只有以音乐教育所表现出的特征为依据,结合专业特点展开分析,才能使所确立目标更加科学合理。
(二)调整体系
在学前教育及相关专业就读的学生,通常要对多门课程进行学习,例如,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二者的关系更倾向于相辅相成。走访多所学校可知,音乐课程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便是学生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提高的关键,调整教学体系的现实意义,自然不言而喻。若无特殊情况,教师可将音乐理论作为前提,结合职业需求确定需要训练的专业技能,通过对多门课程进行结合的方式,赋予音乐课程更加突出的灵活性与实用性,真正达到技能培养的效果。例如,教师可增加以幼儿为主题的教学模块,增强学生对儿歌进行演唱及演奏的能力,推动音乐课程向着幼教化的方向靠拢,事实证明这样做可使学生拥有更理想的表现能力及专业技能[2]。
(三)优化内容
对教学活动而言,优化内容强调的是重组原有内容,通过适当的删减与增加,赋予教学内容对学生兴趣进行激发的作用。以幼师为就业方向的学生,对以下内容的需求更加迫切。
1.理论课程
理论是基础的基础,要想使后续环节,展现出应有的价值,如何使理论教学得到加强,自然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简单来说,就是以音乐所表现出的特点为依据,结合学生所提出诉求,对基础理论所适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制定。例如,将多媒体引入课堂,用来对稍显枯燥的理论进行教学,这样做所带来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缩短教师用来授课的时间,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铺垫;其二,增加经由课堂所传递的信息量,凸显教学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应对课后习题的布置引起重视,这是因为完成课后习题的过程,同样是加深所所学知识印象的过程,若空闲时间较多,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选修乐理的书籍,例如,《儿歌的赏析和创编》。
2.实践课程
众所周知,音乐是需要表现出来的艺术,这就要求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知识引起重视,通过理论联合实践的方式,促使自身表现能力向着更理想的方向前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定期组织技能汇报、课后辅导等活动,使学生拥有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渠道。在演唱过程中,即使学生有较为明显的失误,教师也不应将其打断,更科学的方法是待歌曲演唱完毕,再分析并评价学生表现,使学生对自身不足拥有更深入的了解,当然,教师也应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心得到强化,表现力也会有所提升,这便是实践课程的意义所在。
(四)强调自学
音乐所涵盖内容的体系十分庞大,教师无法凭借有限的课堂时间,向学生传达教学所需知识,确保空闲时间得到充分利用,自然很有必要,而自学能力的优劣,通常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原有理念和模式,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确保其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另外,高等院校拥有对开放课堂氛围加以构建的良好条件,教师应避免持续打击学生信心的情况出现,通过适当鼓励,使学生保有高涨热情,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做铺垫。
结语
由上文所叙述内容可知,对学前教育及相关专业而言,基础教学是对音乐教学成果进行直观呈现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占据主体地位的当下,教师和学生均应对该学科的建设引起重视,通过优化教学理念、模式与内容的方式,加快音乐教学到达转折点的速度,确保该学科被赋予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应有发挥。
参考文献
[1]罗延舒.探索构建适应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的评价体系[J].黄河之声,2018(14):80-81.
[2]文幸闺,尹湘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礎》课教学之我见——以保山学院为例[J].黄河之声,2016(17):24-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