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职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4-05-11

摘 要:核心素养研究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需要符合高职的特点,以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重点围绕职业品格、关键能力、综合素质开展核心素养培育,探索核心素养培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职立德;树人实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立德树人,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近年来,重庆工业职業技术学院根据全国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和高职育人特点,坚持“以生为本,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念,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职立德树人实践模式及长效机制,力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特色,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一、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素

教育的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大军的客观需求,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职院校要重点围绕职业品格、关键能力、综合素质开展核心素养培育。

首先,职业品格的培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世界,激发爱国主义情操;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认真敬业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敬业担当的职业理想、诚信守正的职业道德、求实创新的职业态度;通过产教融合文化的浸润,帮助大学生养成勤奋努力的职业习惯。

其次,关键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产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关键能力主要包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结合产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实习实训、技能大赛、劳动教育、社会实践、项目活动等方式重点培育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培养热爱劳动、勤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职业素养。

最后,综合素质的培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作为未来社会的一名职业人、社会人,学生需要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学习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公民职责。学校应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诚信友爱、正直善良、合作担当、自尊自信、人格健全等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高职“四系配套”立德树人体系的构建

高职“四系配套”立德树人体系以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逐渐构建由组织领导体系、工作实施体系、工作内容体系和“四维”评价体系紧密结合的核心素养培育“四系配套”工作体系,创建分年级育人模式,探索核心素养培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是构建组织领导体系。实行“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聚焦“组织统领”,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展领导核心铸造计划,围绕“为谁培养人”做好顶层设计。党委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规划和部署;校长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做到学生思想教育与产、学等工作同时部署、检查和评估;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协调配合,不断强化教育管理职能,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中心上来,主动发挥基层组织的育人功能。

第二,构建工作实施体系。采取“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师生密切配合,校、院、班、社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机制,实现学校规划部署、行业企业参与、学院贯彻落实、班级具体实施、社团支持补充的“互联互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格局。创新“制度+流程+载体”的制度设计模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管控工作的新格局。

第三,构建教育内容体系。由课堂理论教学、课外实践培育和理论研究创新三部分组成。课堂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基础文化课、人文、体艺修养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等,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开拓视野;课外实践培育以学生实践锻炼、素质拓展为内容,以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活动为载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劳动教育锤炼行动,构建融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于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理论研究创新以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重点,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实施工业文化厚植行动,着力打造工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部分互为依托、互为支撑,构成完整的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同时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强大合力为思政课提供保障。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创新性地、高效有机地融入专业与素质课程,处理好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融入、知与行、情与做的关系,实现思想政治育人目标。

最后是构建“四维”评价体系:即学校、家庭、社会和用人单位“四维”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把对学生的评价由原来以学校为主,变为家庭、社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综合评价,形成对学校、学院、班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培养与全面发展的反馈督导,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动态管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充分体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精神。

三、基于高职“四系配套”立德树人体系构建的经验总结和创新路径

第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完成立德树人这项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高职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学生找准人生理想与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重要的实践载体,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一是围绕理想目标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制订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全程化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制度、就业指导评价制度和调研制度,完善并实施学生顶岗实习联系制度。二是围绕“三为”育人理念构建高职特色的分年级育人模式,学生每年填写《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自助手册》,学校以“为人、为事、为业”为主要育人内容,从进校开始,逐年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思想、就业技巧等方面开展全过程、全方位指导,从而提升其就业竞争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人生理想。

第二,以“五个一”育人方针为指导,助力学生完善人生支撑。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今后真正具有幸福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为目标,构建“五个一”育人方针,即帮助每一名学生“树立一个职业理想,学好一门专业知识,练好一项专门技能,涵养一种艺术品质,热爱一项体育运动。”一是以核心素养教育内容为支撑,通过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大力扶持学生创新创业等途径营造立体化的培养环境。学校建立了“精品活动全校统筹,特色活动学院主导,个性活动社团拓展,日常活动班级开展”的多层次校园文化活动格局,熏陶和感染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二是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个性教育和素质拓展,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体育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涵养、受尊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魅力的大学生,实现人格协调发展,为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坚持以赛促学,实施崇德尚技行动,践行工匠精神,探索形成技能指导和德育教育并行的技能大赛模式,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构建全方位的劳动教育生态。劳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是意义重大。一是强化科学研究。搭建劳动教育研究平台,立足遵循劳动教育规律实际,设立劳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开展劳动教育教材特别是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编制,构建形成满足新时代育人需要的劳动教育全流程研究生态。二是构建家校共育生态。学校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根据学生新特点并结合学院特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通过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等课程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校园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将劳动技能转化为生活技能、将生活技能转化为劳动技能,形成家校共育良性发展生态。

第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团队。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一是以师德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面向青年骨干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工程,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聘请社会或企业名流兼职素质教育导师,建立专职思政工作队伍长期稳定、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团队建设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按照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标准,努力把骨干队伍选拔好、培训好、管理好、作用发挥好,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教育骨干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立梅,王国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

[2]闫永霞.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

[3]孔志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职实践育人“三全四化”模式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

作者简介

郑晓(1984—),女,汉族,籍贯:重庆,硕士,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處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