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心理论视角下农村小学幸福教育的途径探讨

时间:2024-05-11

赵敏敏

摘 要:教学作为社会一项基本活动,其自身意义是拓展人的天性,为群众谋取幸福。故此,教学是群众追求幸福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改教学的大背景下,曾经多次提出幸福教学理念,幸福教学是让同学们在教育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在幸福的教学环境中接受知识传输,进而获取更好教学效果。根据实践乡村教学调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缺乏“关爱”等因素,致使农村小学教育存在一定问题。以关爱之心为教学基础,重新讨论乡村小学快乐教学实施的途径和措施,以期对乡村小学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 幸福教育 途径探讨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事业也迎来崭新时代。伴随新课改在教育中不断推进和实施,对乡村小学也提出了较为重要的教学要求。新课改在教育系统中不断尝试“幸福教学、谐和教学、安全教学”等,在教学中通过这三大命题展开探讨和研究。“幸福教学”作为教育中新的代名词,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幸福”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若是老师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幸福教学,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教学氛围,让冰冷的书本知识,渐渐变得温暖,让同学们在校园中感受到老师以及学校带给的温馨而不是指责和训斥,慢慢地让同学们对学校和老师有一种依赖感,充分信任老师和学校的教学理念,在班级学习中自愿跟随老师的脚步,进行自主学习,因此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1]

一、定制“关心型”管理准则,加强同学们和老师的幸福体验

校园作为教育场所,在管理中必须要存在一些教育准则,规范校园的管理制度就是制定较好的校园管理制度,促进校园管理更好地进行。因此,在校园中进行幸福教学时,乡村小学的校规应该适当呈现出关怀的因素。起初,要改善老师的评价体制,关注老师的幸福体验,致力于改善老师的专业生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为老师多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在不断学习中丰富老师的专业技能,拓宽老师的教学层面,进而加强老师的专业成效感。其次,校园的管理准则应该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而制定,通过校园管理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了解和摸索,熟悉同学们的基本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并且慎重考虑学生自身的想法和个性发展,在设定准则中积极融入情感理念,创造充满关心和爱护的准则文化,在标准中开展幸福教学,体验和感受爱的教学。比如,在实践教学中校园创建家校接连制度,老师在实际教育中定期进行教法熟悉同学们的基本生活情况和在家时的学习动态,时时刻刻关注同学们,在条件允许下老师可以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和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进行交流和练习,进而让同学们感受到老师和父母的关爱,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爱的氛围。同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体现人性化,不要太过于苛刻,总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同学的好坏,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感,对教学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故此学校要在管理中融入“爱”,时刻关心同学们的举动,让同学们在充满关爱中学习,进而让同学们感受到幸福,体验着快乐。[2]

二、构造“友爱型”师生关系,促进同学们养成关爱品质

在新时期教学中老师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二者相互关心上,而且老师作为实践教育中的主体关心者,关心的范围不应该只是同学们的学习技能和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更要关心同学们的感情态度与情感价值观的培育,与此同时老师在教育中也要树立好榜样,通过自身的作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情感。现实的关心是二者相互的,并不是单一的,老师与同学的关心也是相同的,老师要在班级教学中建立这种关爱关系,引导同学们如何正确关心他人,关心是自愿的、主动的,而不是老师命令同学们去关心。老师要重视与同学们的交流对话,在交流中了解同学们的实际需求和基本学习情况,较好掌握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和教学中的状态,在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时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开导,并且指引同学们先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关心能力,不仅能促进师生关系,同学们还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关心,通过自我关心激发同学们学会关心身边的其他人,最终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且更好地培育了同学们的关怀品质。

三、创建温暖型特色班级,让同学们学会感知和创建幸福

乡村小学在开展幸福教育时,不妨将幸福教学的观念渗入到各学科的教育和管理中,幸福教学不是那种特定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而是一种观念。在实际校园教学中无论是班级教学还是校园日常管理,都可将幸福教学观念引入到实际操作中,给予同学们充足的关心,及时关注同学们个体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价值,指引同学们正向、积极的感情体验,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感受幸福感,并向同学们传输如何创造幸福感,这与幸福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校方也可以自己创造“关心型”特色班级,向同学们传输创造幸福和感知幸福的技能。与此同时在创造特色班级时,老师应该满足三个必要条件,起初,特色班级教学课程要注重同学们的生命主體,在教育中让同学们门感受领悟到幸福,因为幸福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回归,所以幸福教育的主体应该是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本性,如分享和感恩,还原人性中善的品质。其次,在特色班级中要引导同学们回味幸福,幸福教育的基础是让同学们处于一个幸福的氛围,而不是因某个活动的终止结束幸福的体验,同学们在幸福实践中,不止要感受幸福,更要认真感知幸福和品味幸福。最后,特色课程要培育同学们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不止是一种情况,更是一种能力,所以幸福教学应该让同学们感受幸福并且能够更好地构造幸福,这才是幸福教学的本意。[3]

结语

总而言之,据实践乡村教学证明,在校园中有效开展“幸福教学,”可以更好提升同学们的幸福感,为孩子们更好地创造幸福教学环境,使之身体和心理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为学习铺垫更好的心理基础。作为一名乡村老师,要在每位同学的心底播种一颗爱的种子,让这颗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发展成苍天大树,让同学们心中充满“爱”和“幸福,”在幸福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慧.关心理论视角下农村中小学幸福教育的途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8(18):14-16.

[2]杨威.诺丁斯幸福教育观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9(3).

[3]苗元江等.中学生幸福感调查及幸福教育对策[J].教育导刊:上旬,2018(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