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理念

时间:2024-05-11

闫军 礼马婷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汉语言文学就可以了解其精髓,本文则是就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理念为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汉语言文学  应用性教学

现如今,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内容,完全忽略汉语言文学的社会应用性,这对于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有效且合理的改进,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类学科,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在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1],这样会使得学生无法提高其综合素养,对其全面发展并没有实质的帮助。但是当今社会更愿意吸纳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性人才,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所以,掌握一些较强的实践技能对他们来讲才能够更有帮助,也可以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发展前景及特点

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对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文学的追求是永不停歇的,就像文学知识的无边无界一样,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文学的领域只会一步步扩大,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相信这也是部分人坚信活到老学到老的其中一个原因。通过文学,人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坚持自己的信念,发现一切美好的事物,人们对文学的追求是一种超自然的追求,而汉语言文学作为其中一种文学形式,对于高校生来讲,它不仅是一门用来考试的专业,还是学生通过其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门学科,更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一把钥匙。与文学相比,汉语言文学的起源将会追溯到更早之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展的更加完善。某种程度来讲,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会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在此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也会渐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一套管理体系,但是有一点是始终都不会发生改变的,那就是汉语言文学中向大众呈现出来的真善美的特质。

以当前的现状来看,高职院校中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还是相对注重理论性知识的讲授[2],这种做法原则上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因为本身作为文学类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就比较繁杂,涉及的方面较广,所以如果不能够将理论知识学得很扎实,在教学上是没有任何实效性的,但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教学,将来在社会上也很难立足,毕竟针对此专业,是没有设置相关岗位的,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也正是如此,一些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逐步开始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应用性教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时间可以说明一切问题,自从应用性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以来,高校生也学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懂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侧面来讲,应用性教学的特点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将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进行应用性教学的措施

(一)革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实践性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一门课程的掌握首先应该从理论知识开始学起,只有将理论知识掌握扎实,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升华,这种观念在教师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加上在教学过程中,课上的教学时间始终有限,有时理论知识学习完,剩余的时间已经无法进行实践教学,长此以往,实践教学渐渐的就被忽略,这也就直接造成现如今很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在实际的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应用,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从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开始做起,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在一些课程的设置上要灵活,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抑或是喜好来进行选择,为学生创造更多个性化发展的机会,从而促进教学的实效性[3]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汉语言文学在高职院校中,既可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联系的学科,课程本身来讲颇具灵活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这也难怪学生会觉得课堂乏味且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到汉语言文学中,不断扩展教学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打破课堂上的教学束缚,让学习能够跨越时空性,在教學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始终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首要的教学任务。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4],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汉语言文学中,在此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看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扩展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慧芬.浅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学周刊,2019(11):11.

[2]董巍.浅析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南方农机,2019,50(03):209-210.

[3]张煦.浅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218.

[4]李晓慧.浅析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职业,2014(21):137.

作者简介

闫军礼(1978—),男,汉族,籍贯:陕西武功,副教授,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

马婷(1977—),女,汉族,籍贯:陕西富平,副教授,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