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导式教学法在神经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成效探讨

时间:2024-05-11

孔庆飞 赵崴

摘 要:目的:探讨“学导式”教学法在神经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成效。方法:“学导式”教学法结合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和三明治学习法(Sandwich)在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并通过学生调查表以及随堂考试,分析和评定教学效果。结果:32名同学中,有19名(59%)的同学表示喜欢这种新教学法模式,6名(19%)同学表示无所谓哪种教学法,还有7名(22%)同学表示不喜欢本次教学法尝试。通过随堂考试成绩发现,78%的同学成绩达到优秀,22%的同学成绩为良好,合格率为100%。结论:本次神经生物学课程中“学导式”教学法的实施成功。

关键词:学导式 神经生物学 神经科学

古人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眼界的开阔,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备受学生青睐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学导式”教学法应运而生[1]。这种学习法,不仅能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思维,促进知识的学用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学生的无限未来。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人类的大脑因其复杂神秘而被称为“三磅宇宙”,有近1000亿个神经元细胞,更有10倍之多的胶质细胞,他们通过约150万亿的神经突触相互连接,构成复杂网状,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思一想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为大脑的神秘而复杂,引无数研究者竞折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了大脑的开发行列,陆续启动了专攻神经科学的“脑科学项目”,积极开展了多项人类大脑研究计划,探索不同生命阶段的“脑图”,中国也紧跟全球研究热潮,2015年,中国“十三五”规划中也把“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

神经生物学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以解答脑是如何工作为核心的明星学科。尽管关于大脑和神经的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这些研究工作并未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取得太多突破性的进展,智力形成,毒品上瘾,老年痴呆治疗等诸多谜团依旧是层层神秘面纱未被揭开,但这些研究工作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神经科学的发展,为21世纪神经生物学的腾飞打好了基础。

而神经生物学,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发展迅速,是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病理等课程中分离出来的一门交叉学科。正事由于大脑的神秘与复杂,才使得这门学科也更引人注意,目前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均给医学长学制学生设置了神经生物学课程,甚至有的大学已经开始普及神经生物学的本科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更多的愿意致力于神经科学研究的科研人才,在未来的时间里,带给我们更多突破性的惊喜,让我们对于我们的大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更细致的认知。

神经生物学,有着极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优势,而这也是其在实际教学中的一大劣势,没有学科特色内容,与解剖、生理、病理等课程内容重复,导致老师教得没兴致,学生学得同样没新鲜感,教学一度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状态。后经教材引进,我们选定了一本题材新颖,内容有趣的教材——探索脑,然而,教材中体现的内容较为浅显,实际囊括万千,很多知识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和学习,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而神经科学的博大精深,还有很多不断更新的新知识,新现象,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后,需要在课后及时有效地复习和拓展方能很好地理解。

因此,我们结合了“学导式”教学法[2-3],TBL学习法以及Sandwich教学法,针对部分教学内容予以新教学法的尝试。

我们选取了离生活最近的“视觉”内容,作为切入点,课前做好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把握,课堂分组以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展开自学,解决问题,我们的分组讨论内容如下:

(1)看图说话,为什么有一类人天一黑,眼睛就看不清东西了,这类疾病的机制和防治;

(2)看图说话,为什么上了年纪的老人,看书要离得很远,这种视觉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3)白内障的形成与治疗;

(4)一个小孩,从高处坠落,后脑勺着地后,不能看见左侧半视野中的任何物体,请问,他离视网膜通路中的哪个部位收到了

损伤?

(5)你身边是否有视觉缺陷的人,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对他们有利/不利的地方,如何改善?

分组35分钟限时讨论,确保小组中每个成员对其所讨论的问题都能很好地掌握后,我们将小组成员打散,重新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5个问题的了解者,再让每一位同学,针对重新分组前的小组所讨论的问题及答案,向其他几位同学进行讲解,直至每一位同学都对5个问题有所掌握时,自由讨论结束,这一阶段限时35分钟。接下来,由老师随机在重新分组后的小组里抽取任意一名同学,对任意一个问题予以回答,并由老师和其余同学对答案的正确性予以评定和及时地更正,此阶段时间同样把控在45分钟左右。下一个阶段再由任课老师对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予以总结性发言,并补充同学们掌握得不完善的知识点,本阶段时间大约45分钟左右,最后,由任课老师,针对本次课程中的考点内容,予以出题当堂测验,考察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时间在20分钟左右。自此,完成本次“视觉”内容的学习,共计四个学时。

在课程内容结束后,我们将自制的新教学法效果评估调查表发放给学生,并请每个学生进行无记名提议。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32名同学中,有19名(59%)的同学表示喜欢这种新教学法模式,6名(19%)同学表示无所谓哪种教学法,只要最后的考核标准能保证他们通过就可以;还有7名(22%)同学表示不喜欢本次教学法

尝试。

针对这一结果,我们迅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学生无记名提交的意见和建议中,我们发现19%表示无所谓的同学,是因为,我们的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内容针对这一轨道学生被定为考察课,随堂开卷考试的模式,决定了学生对待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只要考试能过,无所谓教学方法。这一类的孩子多为成绩较靠后的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位置也基本上游离在最后几排,因此,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没有期待;22%表示不喜欢的同学,在意见中体现为,他们第一次分组选题时的题目(5)“你身边是否有视觉缺陷的人,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对他们有利/不利的地方,如何改善?”不具备“视觉”的知识含量,仅含有社会人文因素,第一次自由讨论时不足以充分发挥该组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储备,建议讨论主题围绕教学核心内容,这一类的学生,一部分是成绩和个性较为突出,还有部分同学是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位置的,表现力强,发言和参与欲望高,但排除没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外,他们愿意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集兴趣、自由度、知识点、展现力于一体的教学,更有益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剩下59%喜歡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同学也认为,这种“学导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使知识的获取由被动变主动,结合生活现象,学习神经科学知识,把握更牢固,印象更深刻,且两次分组的讨论,保证了每个人的参与和每个人对每个问题的把握,同时也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的压抑气氛,课堂气氛活跃,形式自由,给了同学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

同时,针对随堂考核的结果,我们发现,78%的同学成绩达到优秀,22%的同学成绩为良好,合格率为100%。基于上述的分析,教师们一致认为本次神经生物学关于视觉内容的“学导式”教学模式,应该被认定为是成功的。同时,我们也针对本次教改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后续的完善,希望在下一次体验中能够取得进一步的成功。

神经学科领域神秘而宽广,尽管世界各大科研强国已经在大力研究,仍有太多谜团需要更多的神经科学爱好者长期、深入地致力于此,因而,培养一支神经科学研究的精锐队伍是进一步揭开神经科学领域层层面纱的必经之路。因而我校也针对基础医学长学制专业学生开展了神经生物学课程,结合我校医学神经生物学专业授课对象的高层次性,我教研室展开神经生物学专业的“学导式”教学模式,希望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医学神经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希望通过“学导式”教学师生双方的努力,能将神经科学中的奥妙、振奋人心和有趣的一面以及丰富的知识内容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神经科学领域的学习热情,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中来,为揭开神经科学,尤其是脑及脑的高级功能的层层神秘面纱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初步认定取得了良好的回馈,但如何继续扩大教学规模,进一步完善和摸索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仍然需要进一步地实践探讨。

资金资助情况: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6B-FF050)

参考文献

[1]吴道全.“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与教学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1989(3).

[2]牛莉娜,林英姿,王华民等.导式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7(29).

[3]刘让如,罗海燕,刘侠等.浅谈以制剂质量为核心的学导式教学法在药剂实验教学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7).

作者简介

孔庆飞(1982—);女;汉;黑龙江安达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神经免疫学、神经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