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型国门大学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4-05-11

樊娅苹 杨明宏

摘 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应用型国门大学要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当下“两强一堡”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优势学科、打造特色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为不断提升学校适应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应用型 国门大学 专业群 专业建设

一、应用型国门大学的内涵

《云南省国门大学建设指导意见》指出:要以沿边州市高校为对象,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力争建成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在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应用型特色区域国际化大学。[1]

应用型高校的重心在“应用”二字,主旨是要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样本学校地处云南省中缅边界,具有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枢纽区位优势,要积极承担起国门大学辐射周边省份及国家,服务德宏经济社会发展的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功能。[2]

二、样本学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现状

1.专业构架有待完善,专业群建设特色不突出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各教学(院)系虽然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了相应的专业群,但是特色不突出,导致专业群建设不能有效发挥作为国门大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作用。

2.校企合作力度不深入

笔者所在学校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中,虽然进行了校企合作,但是合作的机制和深度不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授课的机会太少,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的人数和机会不多,造成合作力度不深入,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有待提高,导致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不够鲜明。[3]

3.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够

近几年来,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加入了一批与专业发展、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并努力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力本位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力度不够,专业能力和课程内容的切合点不够深入。

4.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投入不足

学校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各院系在教学中所需的硬件软件欠缺,难以支撑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条件需求。

5.师资队伍紧缺,结构不合理

部分(院)系反映师资队伍紧缺,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缺乏专业的教师授课。此外,还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聘请企业行业一线人员到校授课的人数少,教师队伍组成单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三、应用型国门大学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1.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背景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根据本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水利资源丰富及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建设区建设等特点,结合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实际,通过专业群建设,可充分发挥学校特色骨干专业的引领辐射功能,密切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及产业链发展联系。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专业间的联系,通过特色骨干专业建立相关专业群,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及产业链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专业群建设,可将社会发展相关岗位联系起来,依托学校特色和骨干专业,加强专业群建设,整合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办学资源,对接产业链岗位发展需求,扩大专业对社会岗位的适应性,降低办学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

学校根据本地及周边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将依托学校骨干与特色专业,结合社会岗位及产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群建设,积极探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设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促进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4]

2.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原则

(1)立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于服务地方和云南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切实发挥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国门大学的辐射作用。学校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应加强加深专业和市场调研,市场需要什么专业人才,学校就办什么专业,紧贴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2)坚持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彰显优势特色的原则。学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校要努力打造特色专业、标杆专业,重点专业,并建设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专业及专业群结构布局。

3.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产教融合的原则。作为应用型高校,必须走产教融合之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技能。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就必须保持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力争做到与企业行业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只有在教学科研与社会应用高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要坚持“以职业技术工作领域或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四、应用型国门大学专业建设的举措

1.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营造专业建设良好氛围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要从学校的性质、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出发,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人才需求预测,政策保障和评估监督机制。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及专业群结构优化调整机制。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要做好新专业及专业群设置的调研、论证、申报工作和传统专业的调整与改造工作。为加强专业建设的规范管理,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与检查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评估指標体系,定期检查各专业及专业才群建设的进展情况,掌握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水平,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不断促进学校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2.完善专业构架,建立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完善专业构架,大力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和服务紧密结合的高职类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群,凸显行业和区域特色。稳定建设紧密对接德宏地区支柱产业的专业。全新打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面向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对人才急需的新兴专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改造传统专业,及时调整专业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发挥应用型国门大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作用与能力。

3.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建立专业发展的竞争机制

作为应用型国门大学,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建设一批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上,一要树标杆树品牌,二要创特色展优势,三要求实效求收益,以实现专业建设水平与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对于列入特色培育的专业,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在经费上给予重点投入。同时,建立竞争机制,建立特色专业检查评估、动态管理、滚动建设、末位淘汰的机制,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4.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建设专业的办学机制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建设专业及专业群的办学机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学校要成立校内骨干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才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管理中来,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共同分享办学成果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5.着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高效严谨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并加强实验实训室资源整合建设,提高实验实训室的共享使用效率。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增加能强化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训项目,努力达到各个专业都拥有一个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综合性强、能满足专业主要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训练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與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成果。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中,要着重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抓好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新实训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6.加大专业建设投入,有效推进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由于学校对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各院系在教学中所需的硬件软件欠缺,导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学校要对专业建设经费统筹规划、专项管理,加大对各专业硬件软件的投入,除对实训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外,还要加大对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为提高实效,针对满足市场需求高,整合办学资源好的专业群要有所倾斜。

学校还应积极探索建立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依托企业和的各项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和校中厂;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教学科研合作,开展咨询服务,提高专业自身的办学效益,为社会多做贡献。

7.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人才保障,学校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战略,创造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学校任教;加快培养适应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所在地各种重大活动,在充分发挥人才队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教师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分批到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主动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以上措施,努力构建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并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应用型国门大学只有全方位地进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内部机构设置的整合与改革,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才能真正有效地为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尹红泽.应用型国门大学办学定位关键要素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12.

[2]伊继东,王昆来,段从宇.“一带一路”战略下云南国门大学建设发展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3.

[3]周清松,代红兵.新时代背景下云南国门大学建设的不足与机遇.普洱学院学报[J].普洱学院学报,2018.8.

[4]梁晓航,陈升雅,杨晓波.应用型国门大学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9.

作者简介

樊娅苹(1983.9—),女,汉,云南宣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德育原理。

杨明宏(1975.5 —),男,汉,云南临沧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