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实践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路径探析

时间:2024-05-11

摘 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创新实践课程中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索思政教育渗透的方法和手段,从工程技术能力、工程素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创新实践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 创新实践 渗透教育 教学路径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高校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高校开设的各类课程都应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实现“协同效应”,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始终。[1]

但是大多数理工科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内容生硬、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而且思政教育没有在双创教育方面常态化,无法满足我们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这是如今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

创新实践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开设的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中的工程实例,将民族自信、工匠精神、工程素养转化为育人育德资源,使“技术实践”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将思政教育“无痕”地融入到创新实践教学中。[3]

一、思政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漠视思想政治、自我意识较强等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人生观以及价值价观方向偏离等问题。如果在创新实践课程中生硬地加入思政内容,会导致学生的厌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程中融入的思政教学内容若要想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就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思政方面想学习到什么,在此基础上,融合教学重点、社会热点及学生特点在创新实践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德育素质,做到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4]

创新实践课程自身的特点是结合学科前沿,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去探索求新。在此基础上,通过找准思政渗透教育与创新实践课程的结合点和适当载体,结合介绍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自动驾驶等方面丰富生动的思政素材以及面向老龄化、社会弱势群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对学生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训练、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

2.结合丰富的创新案例进行思政融合

思政教育应该要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新实践课程通过进一步挖掘各种创新案例,结合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无人零售店等中国首创的创新案例介绍,以及“中国制造2025”、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中国前沿科技的讲解,使学生树立了民族自信、提升了创新能力。同时课程中通过介绍中兴事件以及最近的中美贸易战,告诉学生“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结合专业特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专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探索精神。

三、思政融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采用多模式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思政教学方法多采用说教和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实践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法、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多种教学方法为主,采用小组学习,每组3-4人,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协作学习和分享交流,完成从创意的构思到产品原型的实现及展示。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树立了学生的大工程观,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使用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

2.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创新实践课程采用产教协同育人的方式,邀请企业导师一方面给学生讲授专业技能,同时通过教师和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专业与未来职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规范,使学生能够做到尽职尽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学习。[5]

結语

高校既是国家、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有育人功能。创新实践课程在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同时,适当融入了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将“知识传授”和“价值传授”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志英.《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8,27(9):108-109.

[2]王栋,张新娜,唐建祥,陆萍蓝,邵铁锋.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J].思政教育,2018(11):98-99.

[3]张强.“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实践课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高等教育,2018(23):179.

[4]陈道武.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7(12):164-166.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导刊,2017(1):31-34.

作者简介

高英(1972—),女,工学硕士,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方法、智能硬件、深度学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