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李文霞
摘 要:对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探讨,有助于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材料,并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最终使学生受益。笔者通过阅读相关论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对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从德育、智育、美育、心育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 学科 育人价值
“语文”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学校进行讲授和开展教学已有近百年历史,其名称和内容都经过了多次更改和调整。从这样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出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关注和重视是不容忽视的。这门学科的育人价值更是应该随着社会变迁和发展而不断进行探讨的。
育人价值的定义,现多采用叶澜教授的论述:“育人价值指向学生个体精神发展的全部——包括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层级,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符号理解、互换与整合、综合运用的能力;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对事物认识的穿透力和时空贯穿感;对他人的善解、合作与处理矛盾和冲突的能力;对自然世界的感受、理解、理性相处与和谐共生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对人生中各种美之感受和欣赏,乃至创造愉悦与美的能力;最终归结到对自我个性与人格、发展理想与信心、策划与在现实中践行的生命自觉意识与能力。”[1]这个定义从学生对知识、社会、人、自然、人格各个层面上应该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做了要求,非常全面和精准。教育的最高目的还是人的教育,要归结到人的培养和发展上面来。
对于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不少教授和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讨论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能起到引领作用,如此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更新迭代,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笔者在自己5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地思考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和教育?我能够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机器人的“协助”下更新换代,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自如地应对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为此,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试对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出几点见解。
一、德育价值
首先,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为我们提出了相当正确的人才观,有才无德的人是非常危险的,反过来,如若才华横溢,再有德行加持,必能大放异彩,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语文学科本就是一门让学生浸润在汉语微言精义的氛围里,完成明辨是非、修身修行的德育任务的学科,这一点是要放在首位的。
其次,在“文以载道”的文风被推崇的年代里,我们教材里的选文也都是文质兼美值得品析的经典,熟读精思、细细品味定能从思想上有所领悟和感发。因此,带着学生徜徉在汉语的海洋里,从字词句段出发,到内涵深意,再到思维方式、文化底蕴等等,让学生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沐浴着理性的光辉,得到正确的引导。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像麦田的守望者一样,不让他们误入歧途。
二、智育价值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都是从“三百千”开始的,这些内容和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诗歌、文言文所具有的特点是一样的,语言韵律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而然印入大脑和心灵。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受到刺激,抽象的汉字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结,既能够开发抽象思维能力,也能够锻炼记忆能力和语感能力。同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的能力。
以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学生为例:一年二十四节气,每次上课但凡碰上节气,就会和学生一起认识、了解这一节气的物候特点,并诵读相关诗歌,增加他们对自然变化的感知能力,关注春天校园里最早開的花,最先吐绿的树,和自然紧密相连,这些变化成为校园生活的惊喜,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让自然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在手机日益成为生活必需品的今天,让他们放下手机,沐浴阳光,去听风吹的声音,去观察一朵花开放的过程,去和泥土里的小生命对话,让他们明白生活里除了手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珍惜和爱护的东西。每当自己没有力量的时候,望望大自然,就能够获取能量,这是笔者最希望能够带给学生的启示。
三、美育价值
语文教育专家阎立钦认为:语文学科教育缺乏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学生除了是学校的学生,同时也是社会人,必然会受到社会上各种风气和观念的影响,尤其在对“美”的发现、感知、认识、辨别方面没有抵抗力。曾经一度各种“哥、“姐”风靡社会,形象上不仅难以直视,观念上更是与我们要引导的正确价值观相去万里,可是却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追捧,让人怀疑是不是进入了“审丑时代”。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在面对这样的浪潮袭来的时候,对学生要有明确的指引,不能模棱两可,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渗透。
比如我们在学习《清塘荷韵》的时候,讲到荷花的品格,必定会拓展许多诗歌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定会向学生提出“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这个年龄段什么样的状态最美?干净、大方、青春活力便是美,对女生装扮的问题进行强化。又如在品读《沙原隐泉》的时候,先从茫茫沙漠的颜色、形状、线条、气势上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用这种崇高美去占领学生的眼睛,再用精炼隽永的词句去激荡学生的心灵,所见、所感做到了,所悟自然水到渠成。
四、心育价值
“心育”这一词的提出,其实是顺着上面德育价值而来的,也有不少学者提“育心”。德育价值侧重于作为一个社会人,你对外应该要恪守什么样的规范和准则,怎么做才合乎一个社会人的要求;而心育则侧重于一个人对内,也就是面对自己、自己的灵魂时所应该持有的观念和态度,换句话可以简单的用“三观”这个词里来解释。前面的德育、智育、美育都不可分离,这些一旦深入学生心灵,心育上形成的观念自是一气呵成,自不必言。
记得学习《致橡树》时,除了对这首诗意象进行品析外,更多的是侧重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熟知的爱情故事,以及诗中意象所代表的爱情观,来进行讨论,引发思考,做预设性的选择,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给他们浇灌什么,他们便会长成什么模样。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时刻谨记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东西会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烙印,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参考文献
[1]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J]今日教育,2016(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