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

时间:2024-05-11

唐春隆

摘 要:为了推进高中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增强高中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从不同角度出发,在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对高中生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将一些启示性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德育心理状态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osyehology)是指利用目前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试验方法与测试手段来对人类的一些积极方面进行研究,例如力量与美德,善良与信任等等。这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都在研究,他们认为从人类出生那一刻,就携带着积极的本性,而人类的心理品质却是人类行为与道德的最后一层枷锁,既有约束,也有影响。而这也正是积极心理学学者们主要的研究方向。高中作为非义务教育的范畴,德育工作的实施难度虽然不如义务教育阶段,可要做到稳定提升,就需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德育工作进行质量优化。[1]

一、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工作之间的共性特征

1.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态度。”人生的高度并不在于你有多大的才能,而是,你的态度是否端正。这在教育上也是一样,而在培养学生积极地人生态度这一点,积极心理学与德育工作的脚步却是一致的。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手机智能化,网络无线化的生活带给了高中学生太多太多的诱惑,再加上高中学业压力,家庭压力,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高中生心理问题突出,究其根本,就在于学生自身的三观建设不完备。高中德育工作就是针对学生三观的建设,人生态度的培养而做准备的,这与积极心理学中所强调的积极心理暗示,乐观引导,完善和培养道德理性也有着共同点,但是无论是积极心理学还是高中的德育工作,其初衷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塑造健康心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并且将这种从生活中提取的道德力量与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用于为生活服务。如果能将积极心理学手段融入到高中德育工作中,相信取得的成果将会是巨大的。[2]

2.培养个体追求幸福的自信心

每个人对于幸福的追求都是不同的,人各有异,但在追求幸福的动力上,自信心及满足感都是一致的。高中德育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这可以起到提升学生幸福体验感的积极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处于较脆弱的一个阶段,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极易因为青春期的生理成长与心理发展而受到影响,在受到影响的状态下,学生的情绪就会陷入低谷状态,从而对世界、对未来、对生活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心是高中生的通性,也是高中德育工作要扫清的障碍之一。由于树立自信心对学生的影响横跨多个方面(即培养意志力方面,获得感知能力,塑造人生理想),而积极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就是如何帮助个体获得久违的幸福感与自信,假如高中德育工作者可以抓住积极心理学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共性,那么对于高中学生获得幸福感和树立自信心将大有助益。

3.增强个人自由意识与责任心

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是在不断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中树立自我品质与意识。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人类享有独立自主的选择权,而另一方面,人类也因这种选择承担着应负的责任。积极心理学中认为个体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并且为之坚持,与此同时,还要保持自律,培养责任感。有人说,保持自律,培养责任感是决定自我人格塑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高中德育工作中也对这一部分有所要求,有所教育。另外,自由意识与责任心是道德理论的前提,人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思想、道德、法律意识塑造、三观价值培养等问题,都有着相同的基础——自由选择和责任感。高中德育工作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自由观与责任观。将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内容与高中德育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融合,再加以改进,相信会对高中的德育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

近几年来,高中德育工作受到多方面的重视,不管是理论基础教育还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学校和教师都为之付出了诸多努力。将高中德育模式进行创新,透过高中德育工作与积极心理学的共性,建立新的联系。或者通过对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些暗示手段、先进理念、理性思维来提升高中德育工作的效果,既是启示,也是方法。

1.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暗示,以优化教育的效果

灌输式教育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最常见的。可是这种教育模式的说服效果非常低,因此,要将效果强化,就需要改变灌输模式的表达方式。笔者认为,将原本的唠叨模式,说教模式,转化为智能教育模式,智能教育模式的灌输可以通过应用积极暗示教育来实现,将情感说服功能扩大到最大化,在师生情感交流的前提下,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引领,高中生就可以在愉悦的状态下接受德育,减少因教育模式带来的抵触心理。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暗示,就是将积极心理学与德育工作的共性转变为引导学生积极心理意识的主力军。高中生很容易因為一些生活上、学习上的小问题而大受打击,假如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就会从此一蹶不振,难以将心思和状态放到学习上。另外,在德育工作中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既可以对学生的情绪周期进行把控,又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素质和幸福优越感。

2.在德育效果考评中应用理性思维,以塑造学生的责任感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中生处于一个心性还没完全定下来的敏感阶段,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影响,所诱惑。基于此,在传统德育的考评体系下,需要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建立一个更符合现代学生发展的道德评价体系,这有助于学生内心责任感的树立。理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思考问题,理性分析,理性回答。在理性思维引导下的高中德育测评体系,可以更加具体,客观地呈现出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德育工作。

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素质塑造的重要时期,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德育工作的应用能够开拓高中德育工作者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如何善用积极心理学手段来提升工作效果,是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朱林.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65-66.

[2]汪满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06):105-1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