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杨果
摘 要:在当前最新一轮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究竟是什么?文章首先通过列举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分析,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素养导向下的策略,并用一堂课例片段展示了情景引入、例题设计、信息技术介入在培养学生素养和提高课堂策略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9-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4-0049-02
一、问题提出
“课堂效率的提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诸如让学生多做题、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整理课堂错题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策略,但是这些看似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却处处是学生被动接受安排,而没有主动地参与学习,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经历素养形成的自然发酵。
在当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新一轮课改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重谈这个话题,绝不是穿核心素养这双新鞋,走应试教育的那条老路。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持两个中心:学生中心和问题中心。其次要在课堂上交还四种权力给学生:思考权、动手权、表达权和感悟权。再次要实现五个转变:变老师主讲为老师主导;变师生互动为师生、生生互动;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部分参与为全员参与;变课后暴露问题为课堂上暴露并解决问题。
在具体实践层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以赛课的理念来精心备课。
虽然每一节课都按照赛课的标准来要求是不现实的,但其先进科学的育人理念是可以汲取的。备课不仅要准备课堂内容,还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既要完成预定的必要的课堂容量,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还要考虑班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教师不可一厢情愿、罔顾学情。
第二,课堂不必要的容量要瘦身。
高考的命题趋势经历了从单纯考查知识点到能力立意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能力立意,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须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靠题海战术,不是靠面面俱到,不是靠擠占学生的时间来养成的。课堂内容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师该精讲的要精讲到位,该老师引领提升的就责无旁贷,这就是“有所为”;而新教材已经删除的内容就应该舍得放下,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的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做或者分组合作探究,新高考已经淡化的刁钻技巧就不应过多发散。只有做到科学减负,学生才能高效地轻装上阵。
第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教学设计。
我们的课堂设计要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例题的设计都是前后呼应,层层递进,利用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已经熟悉的认知基础上来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减轻负担。下面以高一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片段为例来说明。
三、教学片段案例
(一)案例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1.情景设计——要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兴趣
笔者在PPT中展示了一张海上日出的照片,照片中景色十分美丽,引人入胜。其实这是富有“数学味”的情景,可以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世界,从太阳的轮廓抽象出一个圆形,从海平面的轮廓抽象出一条直线,太阳冉冉升起,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两者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日出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情景,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催化作用。
2.例题设计——不以难度论英雄,静中有变见真章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几何法和代数法两种判断位置关系的方法后,一般会采用例题1—例题2—练习1—练习2的训练模式。若这些例题和相应的练习简单拼凑而无内在层层递进的联系,难度也大,学生自己又无深切的总结体会,则会显得枯燥乏味,效率不高。
【例1】已知直线l:3x+y-6=0和圆心为C的圆x2+y2-2y-4=0,试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通过该题,学生一般会有几何法和代数法两种解法。此处笔者没有急于向学生灌输几何法的优势,更不强迫学生用几何法,而是放手让学生去亲身尝试,把课堂的思考权、动手权、表达权和感悟权还给学生。这个过程看似耽误时间,其实学生自己感受到的要比教师单向的说教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这种总结提升就为课后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基于该题的变式训练:
【变式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使直线l:x+my-3=0与圆C :x2+y2-2y-4=0:分别满足:①相交;②相切;③相离。
【变式2】直线l:x+my-1=0与圆C:x2+y2-2y-4=0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设计意图:变式1和变式2仍然用例1中的圆,只是直线含有参数,在认知水平上是学生熟悉的情景,在解决方法上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全可以利用例1的热度。另外在层次上,由于含有参数的讨论,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训练,特别是变式2,除了常规的方法外,由于直线l:x+my-1=0过一个定点(1,0),该定点又位于圆的内部,从而可以直观地判断直线与圆始终相交。通过这样层层嵌套、步步逼近的问题串设计,不仅知识点的学习完成了,而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化归与转化等思想的渗透都得以高效实现。
3.信息技术介入——该用则用,恰到好处
“好钢用在刀刃上”,学生每一分钟的时间都很宝贵,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例如,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训练达到新的高度,在本课的后段笔者设计了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的问题探究:
【探究】圆(x+1)2+(y+2)2=8上到直线l:x+y+1=0的距离等于的点有几个?
在信息技术未普及的传统课堂,教师要费尽心思和唇舌讲解,然而仍旧不够直观,学生难以深刻理解。笔者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动画,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平面内距离直线l等于的点就集中在与直线l平行的两条平行直线上,同时动画展示一条直线分离出两条的动态过程,接下来学生就很容易发现分离出的两条直线与圆的公共点就是圆上到直线l距离等于的点,通过几何直观和数据运算,不难发现有一条直线与圆相交,有一条直线与圆相切,从而满足题意的点共有3个。学生深刻理解其原理后,教师随即出示两个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提升:
【变式1】圆(x+1)2+(y+2)2=8上到直线l:x+y+
1=0的距离等于1的点有几个?
【变式2】若圆(x+1)2+(y+2)2=r2上恰有两个点到直线l:x+y+1=0的距离等于1,求半径r的取值范围。
4.合作交流——师生与生生共生
传统意义的合作单指老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上黑板板书,现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并把探究的成果利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加强课堂互动性和高效性。
(二)案例二:融入数学文化的基本不等式教学
对基本不等式(a,b>0)的教学,如果只是为了使学生记住这个公式,那么形式上很容易,但这样的教学难以让学生感受公式背后的丰富内涵,机械式的记忆也不能发生能力的迁移。因此,笔者这样设计:
代数证明简单,却错失了其丰富的美学感受。其实早在东汉末年,我国数学家赵爽就绘制了一幅美丽的弦图来证明,史称“赵爽弦图”(右下图例)。
假设直角三角形兩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则其斜边为,当a和b不相等时,由于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的正方形中间留有一个空隙,所以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2ab小于它们所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a2+b2,由此不难得到2ab
而当a和b相等时,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技术来处理,随着直角三角形两腰渐渐相等,中间的空隙越来越小,四个直角三角形也拼得越来越紧,直至空隙完全消失,此时四个直角三角形正好拼成一个无缝正方形,所以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2ab恰好等于它们所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a2+b2,即2ab=a2+b2。
综上所述,2ab≤a2+b2,此时只需用和分别替换式子中的a和b,即为公式中的形式。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更多素材,例如,在教学对数概念前,可以引领学生感知天文数字运算的烦琐;又比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单元前,引入马尔萨斯人口论,通过粮食问题成等差数列增长、人口问题成几何级数增长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素养导向的主线是课堂效率的生命线,而数学素养的生存又依赖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数学的体验、感悟和反思。教师应从问题中心和学生中心来设计教学,着眼于课堂效率的提高,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课堂不应该是枯燥的题海训练场,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思维引领上给予启迪。
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文化在学生思考习惯上的体现,使学生养成这种思考习惯,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子朝.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刊),2018(5):1.
[2]谢玉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单元教学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刊),2019(6):26-42.
[3]殷玉波.数学文化是一种教育思想[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刊),2019(6):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