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加强福州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的策略

时间:2024-05-11

刘政君

摘 要:为让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更好地传承传播,在美术教学中把二次元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关注、加深理解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在课堂实践中,通过体验工艺制作、模拟文物拍卖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愿意去感知、认知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辅助提升知识,以便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能够落落大方地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美术;福州传统工艺;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2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1-0088-02

随着文化自信越来越深入人心,传统文化的审美与传承已经成为美术课的当务之急。但是,由于当代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升学考试压力,往往对美术课这种中考没有计分的“副科”不太重视,而以往美术中对传统文物欣赏相关的课程由于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更是不被重视。于是,美术的核心素养之一——文化理解成为一块硬骨头。想要让学生真正去理解、去感悟家乡的传统工艺美术魅力,就要用他们自己的理解方式,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硬塞给他们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去理解、去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文化理解路径。笔者认为,必须从“根” 里去潜移默化,从每一节小课堂去浸润。

一、引入二次元的元素,让学生关注并加深理解福州传统工艺美术

(一)激发兴趣,触动热爱家乡的情怀

近年来,文物保护与传统文化的傳承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许多美术教师都在传统工艺美术课上进行改革,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反思,观察到近年来国漫的兴盛,这提醒了笔者,中国人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动漫佳作。于是,笔者试图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即引入当代年轻人所喜爱的二次元元素和Cospaly文化,让他们带着热情来上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与情感紧密相连的,也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一旦学生的情感兴趣被调动起来,那么任何学习上的困难都是可以被克服的。在“福州工艺品形象设计”的综合实践课上,笔者采用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拟人设计形式,让学生们对福州工艺品(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油纸伞、牛角梳、灯笼等)进行动漫化,画成他们心中福州传统工艺品的动漫形象。想要进行精确的动漫化,自然需要对福州传统工艺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深刻的感悟,也就带动了他们去自主查找福州手工艺品的相关资料与文化元素。有一个学生,为了设计脱胎漆器的动漫形象与众不同,不断查找相关的资料和脱胎漆器的文化元素,还跑到省博乡土工艺美术馆和福州漆艺中心了解更多的漆器文化的特点。在查找、收集、分析、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对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特色进行了解和关注。学生感触最深的是,福州传统工艺技艺精湛绝伦,离不开每一代工艺大师的传承发扬,感动于福州工艺美术文化的流传,激发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美术文化的热爱,触动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内化于心,体验美术表现的快乐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特色,并深入于心。笔者鼓励他们:“把漫画平面创意制作成现实物件,争取在文艺节作为特别节目‘cosplay 走秀。”在文艺节走秀介绍福州传统工艺品漫画人物形象设计理念时,进一步加深对它的理解。

比如,某个学生设计寿山石漫画人物形象,介绍作品设计元素时说:“寿山石作为国石之首,有它独特的魅力,不说它的种类、石质,也不说它雕工和斑斓的色彩,就它的纹理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鉴赏,有的像山、像水、像树,像动物等,妙趣天成一幅田园风光或者中国山水画。有的几何形象让人遐想,因每个人想象的空间不同,所以想象的图案也不同,别有一种意趣。我的作品就是以‘山秀园这个石种的纹理想象设计出来的,它具有西部风情晚霞的美感。”学生的作品不免稚拙简单,但可贵的是这个过程中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享收获的过程,体验享受创作的快乐。这次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很多学生表示以前觉得福州工艺美术很土,没有觉得它有什么好的,甚至觉得没有任何美感。而现在对它有了真正接触认识后,才真正懂得欣赏它的美,在内心深处扎根。学生意识到一定要保护和传播福州工艺美术文化,让家乡的工艺美术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了解它。笔者认为,美术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自愿地参与,愿意主动接受知识,教师将略显枯燥的美术基础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获得体验、感受,敢于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享受快乐的学习。在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地把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渗透到他们的思想、灵魂中。

二、体验工艺制作过程,感知、认知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为了能够精准深刻地传承和传播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感受其魅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自动手操作,了解每一道制作程序,才能更好地了解它的艺术特点。比如,在“纸浮雕”这节课上,把软木画结合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到完成一幅软木画作品制作过程是烦琐复杂的,先把各个部件完成后,再进行组合,完成一幅优秀的作品要具备雕和画等技法。在“方寸钤记——藏书印”这节课上,让学生进行篆刻设计,首先要选石质,须了解石质的特性,它们硬度如何,哪种石质比较容易篆刻,以及篆刻界面是否有裂纹、杂质等。其次,在进行寿山石篆刻时,为了篆刻出好的作品,要进行整体布局,用什么样的形式,阴刻还是阳刻,或者是阴阳刻结合,用图腾还是用文字,用文字必须考虑字与字之间的穿插、错位等设计。设计字体时他们就得无数次地翻阅《篆刻字典》去查找字体;再找不到风格统一的字体时,还要去收集相同的“部件”进行搭配组合改造成风格统一的字体。在翻阅和创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感,更深刻的理解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学生在介绍家乡工艺品文化时,这方面的文化底蕴就比较深厚。在课堂的尾声,笔者告诉学生,传统文化与文物并非总是一板一眼,它们也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就像某耳熟能详的广告所说“可爱更是一种心态”,当你用一种可爱的心态去看这些有着陈年历史、饱经风霜的文物以后,你就会觉得他们其实是亲切的、可爱的。因而,让学生找到合适的文化理解路径是有必要的。

三、模拟现场拍卖,促进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扩大文化传承传播

仅仅了解福州传统工艺美术相关文化与概念是不够的,这样就只是纸上谈兵,为了让学生们巩固理论与知识,模拟现场让学生参与实践。在“艺术品——《榕城三绝》收藏与拍卖”这节课中,笔者让学生把“福州工藝品文化形象设计”这节课学到的宣传与展示文物的方式进行应用。模拟电视节目《一锤定音》,在展示作品时,学生有一分钟的夸宝时间,即展示自己深入了解福州工艺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这样才能感受它的魅力。比如,脱胎漆器《狮子》作品,仿造青铜器的样式,质感有千斤重,其实就只有十几斤,这就是脱胎漆器的魅力。它具有轻、薄、巧、精、色彩艳丽、耐热,抗腐蚀、抗水等特性。寿山石的雕刻作品《海底世界》依石造型、按色构图,巧夺天工。软木画把中国园林布局的特点和雕刻艺术结合,让作品不仅有着国画的韵味还有浮雕的立体感等优点。同时,学生用自己设计福州传统艺术品的动漫形象或者以歌曲、诗歌等多种方式来增添自己拍卖商品的魅力。为了应对买家对宝贝的各种“挑剔”问题,学生就会更全面地涉猎知识点,并组织好对答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家乡文化,储备了更多与榕城名片相关的知识,文学素养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和临场发挥能力得到锻炼,将来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去述说自己家乡的文化,去展示自己家乡的艺术品起到的极大的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作用。让福州传统工艺美术走进校园融入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文化。

四、挖掘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辅助提升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多元化发展

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资源,学生在对它的探究过程中,不仅汲取其艺术精华,提高了艺术文化水平,还涉猎到地理、历史、化学、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各学科知识得到碰撞,潜移默化辅助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了福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比如,寿山石的形成过程与地理中地质结构的产生有关,学生对福州北峰地质进行了自主探究;寿山石不同的品种,呈现不同的色彩,跟化学成分值的含量不同,激启学生对寿山石不同品种含的矿物质是单矿物质还是多矿物质的研究兴趣。同时,欣赏分析工艺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史传承、创作题材、风俗文化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寿山石雕作品题材有‘蟾蜍‘蝙蝠等小动物,为什么艺术家会选择这些不是很美观的小动物创作呢?原来这些动物寓意是吉祥美好的,如‘蟾蜍象征财富。这些题材都值得学生去挖掘艺术形象背后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软木画为什么会在福州创造出来呢?在全国各地生产大漆的技艺都已失传的情况下,福州脱胎漆器为什么能够依然保持呢?这些问题都值得学生去探讨研究。其中,软木画的产生跟福州的开埠较早有一定的关系,更多的是福州艺人吴启棋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利用进口的软木材料,结合本地雕的艺术,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软木画。软木画的兴起和发展,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福州城市精神息息相关。通过对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对传承和发扬福州文化、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通过让他们设计福州传统工艺品的动漫形象,让他们去设计制作本土文物动漫形象的cosplay的服饰或者开展拍卖会,都是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加深他们的文化理解,促进多元化的发展。他们是祖国伟大传统文化“文明薪火”的传承人,要敢于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将来在世界的任何舞台上都能够落落大方地弘扬传统文化,敢于自豪地向外国友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书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游 画.对成功的反思[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3(Z1):39.

[3]林彬三.福州软木画的兴衰 [J].福建乡土,2010(1):9-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