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陈素梅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备活动,以问题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已经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作为数学教师,应认识到课堂提问必经的三个环节,从每个环节着手优化问题质量,促进学生思考。在计划环节需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基础、课堂目标等要素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调控环节,则需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和方法,将课堂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在反馈环节,可以用追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理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问题质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3-0084-02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一般有以下三个环节:教师发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针对以上三个环节,教师可以从三个角度对提问策略进行优化,使其更加贴合教学意图和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发问环节属于计划策略部分,教师需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情况和数学基础,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以保证问题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学生回答环节属于合理调控部分,何时提出问题,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这都由教师根据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调控,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们的思考。教师评价环节属于问题反馈部分,对于学生所回答的内容,教师应给予合理评价,肯定学生优秀的思维与做法,同时也指出学生知识上的错误,以帮助其不断完善自我,同时也保障了提问的实效性。
综合以上三个环节,教师需对课程内容、学生数学基础、课程目标等要素有足够多的了解,合理规划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流程,让课堂提问活动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
问题计划环节考验的是教师合理设计问题的技巧,主要包含确定合理的问题数量、类型,确定问题表述形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理解问题含义,了解问题在本质上所探讨的内容。
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难度也应有所差异:低水平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记忆与理解,要求能够回忆出正确的公式、定理;较高水平问题则侧重考查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包括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高水平的提问在前者基础之上,还侧重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跳出现有框架模式去寻找新的解题思路。
为了启发学生们的思考,教师在每个问题提出之时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问题而后再思考,这点在高水平提问中尤为重要。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许多教师都发现了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为学生限定思考的框架,因而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难度也应有递进性,问题内容应有开放性。
在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有两位教师都采用了如下同一教学素材:用火柴棒摆放正方形的方法演示字母可以代表一个变化的数字。但由于所设计的问题的开放性不同,两位教师提问的实际效果差异较大。
案例一(节选)
师:我们看到,2个正方形,我们用2×4来表示;3个正方形,我们用3×4来表示;4个正方形,我们用4×4来表示。那么,现在有N个正方形,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呢?
生:用N×4来表示。
案例二:我们看到,2个正方形,我们用2×4来表示;3个正方形,我们用3×4来表示;4个正方形,我们用4×4来表示。但现在老师这里有无数个正方形,那怎么表示呢?
(等待10秒钟)
生:可以用a来表示无数个,就是4×a。
师:a可以抽象地表示什么?
生:正方形个数。
师:那我不用a,还可以用其他字母吗?
生:当然,这个字母没有被限定啊!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两位教师都是由浅入深地设计了问题。开始阶段,绝大多数掌握乘法基础知识的学生都能回答,而在引出“用字母表示数”概念的时候,案例一中的教师直接提供了字母N,这实际上限制了学生思维,从而造成一些学生认为所有未知数都只能用N表示;而案例二中的教師则将该问题设计成开放性问题,由学生自己探索回答,借此帮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真正含义,可见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的必要性。
调控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选择提问时机、提问方式的方法,科学合理的调控策略可以让课堂秩序井井有条,学生参与度更高,问题所发挥的作用更大。提问时机是指教师选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提问,即选择在引入新课题时提问,还是在新旧知识点产生冲突时提问。提问方式是指教师是面对全班同学提出问题,由学生们自由作答,还是面对个人提出问题仅由该学生作答等。等待时间是指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等待学生们回答的时间,学生是否可以充分地进行思考受到等待时间长短的影响。
在把握以上几个要素的过程中,教师要先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以及教学重点,在这些关键点穿插问题、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知识点“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该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考验学生能否将之前课堂中所学习的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应用到梯形面积计算之中。因此教师将本节课问题环节的重点放在梯形面积公式推导阶段,问题设计方式为小组讨论。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唤醒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维,而后引入问题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自由交流等方法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看看学生们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导出正确的公式。
在该课程案例中,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因此对“转化”思维并不陌生,很多学生不会推导公式并不是其不了解“转化”思维,而是面对新问题时联想不到该思维。
鉴于此,教师将该问题交由学生自主讨论,并且为每个小组都安排1~2名数学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以带动小组内部讨论,帮助数学认知水平偏低的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可见,在这类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将提问方式设计为小组讨论可以取得良好成效。
问题反馈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评价,以追问、评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保证提问的完整性与高效性。
具体来说,问题反馈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答,即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做出言语性的评价,可以直接结束提问,也可以继续追问,而追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该问题的思考,但应注意与原来问题的核心相呼应,不可偏离主题。二是评价,这里的评价既可以是教师对优秀回答的肯定和鼓励,也可以是教师指出学生在回答中的错误之处,及时纠正学生知识上的偏差。许多教师在提问中只关注问题质量,忽视了反馈环节,造成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准确,也不知道该从何种角度加深思考,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
有效的理答应包括追问环节,这是反馈提问质量的核心所在。通过追问让学生从表面思考问题转为深入思考问题,将原先粗糙的回答不断优化,甚至推导出创造性的结论。而关于定义理解的追问,则侧重于加强学生对定义理解的全面性、透彻性。
在回顾、总结“分数除法计算”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如下提问对话:
师:哪些同学能总结一下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生1:就是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师:听起来怪怪的,感觉你的叙述不是很完整,还能不能详细些?
生1:计算分数除法,就是用这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倒数。
师:老师知道你已经理解了分数除法计算的含义,但是你所说的定义其他同学未必能理解啊,“这个分数”到底指什么呢?
生1:分数除法计算中,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就相当于作为除数的分数乘以作为被除数的分数的倒数。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定义清晰吗?
生:清晰!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不断追问学生,问题都是围绕分数除法的定义展开,教师多次追问都是为了让学生细化定义中的各要素,其实是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每个要素的理解。可见,在追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问题之间有效衔接,使问题都能围绕某个核心展开,即需要具有“问题聚焦”意识。
同时,在一些问题的追问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可以顺着教师提供的思路进一步思考,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最终结论。
综上所述,日常课堂提问活动可以被细化成三个不同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教师工作目标、侧重点、工作内容都有所差异,但其核心都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优化问题质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作为教师来说,应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们的思考与探索,应从问题质量为切入点,不断优化提问的各个环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 莹,王 华.中美中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以两国同課异构的课堂录像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3(4):25-29.
[2]马成云,马小明.课堂提问有效性评价量表的设计与使用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2):65-67.
[3]江胜华,武立群,李伟清,等.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模糊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79-184.
[4]姜云会.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考[J].吉林教育,2018(18):6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