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特征及其价值探析

时间:2024-04-24

李锡炎

〔摘要〕

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一种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引领方向、把握全局的特殊影响力,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奋斗和长期领导中积淀而形成的党的政治领导的文化基因,具有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属性、功能特征和演进规律。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特征,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

政治领导力;党的建设;文化软实力;精神力量;文化基因

〔中图分类号〕D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20)04-0038-07

黨的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本位能力,是党的一种特殊影响力和特殊优势。之所以称之为特殊影响力,是因为这种影响力是一种以文化人、以理服人的巨大无形力量,是靠党的崇高政治理想、价值目标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懈奋斗释放出来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感染力;这种影响力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巨大精神力量,它不是以势压人、让人被迫接受的强制力,而是让被领导者和群众在认同党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奋斗精神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听党话、跟党走,为党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而奋斗的政治文化影响力。之所以称之为特殊优势,是因为这种影响力是管方向、管路线、管全局的,具有辐射力、穿透力、渗透力深广远大的特点和优势,它是依靠我们党在近百年奋斗与长期领导中积淀而形成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传承发展,以党的理想信念、思想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奋斗精神,触及到人们的利益愿望和灵魂深处,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有着其他力量难以企及的影响力。所谓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是关于党的政治领导活动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以及优良传统、领导作风、行为习惯的一种文化集成,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本源,它具有导向性、引领性、渗透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特征,可以产生出令人信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为坚持走中国道路而强化价值牵引和政治引领。马克思曾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1〕同样的道理,精神力量只能用精神力量来战胜,精神力量和文化基因对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特征和价值,从激活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上,寻求治本之策。这对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属性特征和理论价值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一种理论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党内政治生活过程中沉淀而成并影响党员政治行为的集体意识,是党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及一致遵循的政治行为模式,既是一种观念文化,又是一种行为心理文化,具有鲜明的理论特征,有着不可替代的恒久性和传承性。

(一)从理论本质属性上,深入到历史主体层面探索增强党的领导力的根本之策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是以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理论形态,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一种文化凝结和沉淀,其理论本质属性是抽象性与具体性、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观、政治观、历史观和领导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真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我们应该从理论本质属性上,把握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价值取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都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练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始终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放在心上,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具体化,转化为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

(二)从理论结构层次上,深入到微观层面探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规律和特点

从理论结构上看,党的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是整体性与层次性、全局性与局域性的有机统一。内核部分是一种的观念形态,包括领导价值观念、领导权力观念、领导角色观念等;外层部分是一种心理行为状态,包括政治态度、精神状态、习惯风气等。观念文化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内核和灵魂,行为文化是其外层结构,是内核的外在表现,两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

就其内容结构和分布结构而言,党的政治领导力文化,既表现为整体性的宏观政治领导文化,也表现为局域性的微观政治领导文化,同时,表现为党内政治体系和政治运作过程中的党员观念意识和行为模式。整体性通过个体性表现出来,宏观是由微观集成而来。因此,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应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理论结构特点,既要从宏观上整体上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要深入到微观层次从基层组织和党员个人上,加大激活和培育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力度,发挥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领导力传输到治国理政的全领域、全过程。

(三)从政治心理文化上,深入到政治生态层面打开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新空间

从心理文化的维度看,党的领导力文化,是政治心理文化的一种体现和凝聚,是党员和被领导者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直接感受,是党员以及广大被领导者在一定社会政治氛围下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心理投向、政治情绪、政治态度,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行为和领导行为。政治文化心理,是党组织和党员及人民群众在政治活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感情与情绪因素为主的心理状态,能敏感地反映社会政治活动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具有生成自发性、个体差异性、政治敏感性特点。政治心理文化的这些特点,为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氛围为切入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促进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增强,提供了新思路新空间。

二、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功能特征和实践价值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具有生态性功能与模式性功能相统一的特征。所谓生态性功能,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所固有的导向功能、传承功能、成长功能、滋养功能的统称,即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党的政治生态环境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塑造和支配,形成相适应的价值取向。所谓模式性功能,就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为党员的政治行为选择提供指南,形成相适应的政治行为规范和模式。生态性功能是模式性功能的前提和灵魂,模式性功能是生态性功能的外在表现,两者是相互依存、互相轉化的。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这种功能特征,对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导向功能,增强党的政治领导的定向把关能力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是党的政治领导文化的根本属性。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蕴含着党的政治理想信仰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党性原则,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蕴含着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和实践指向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的政治领导在发挥中流砥柱和强力支撑的同时,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严重挑战,自身的政治性也出现严重消耗。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有的思想模糊,把政治与经济、党性与人民性对立起来,弱化党的全面领导,伤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的甚至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迷失政治方向,不坚持党的政治原则,动摇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这个改革和结合的过程中,始终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是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的核心课题。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又要深化改革开放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对资本逻辑既适应又抑制,我们必须依靠党的政治领导,注重依靠党内政治文化的力量,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导向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政治保证。

当前,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如何协调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如何把政治与经济、党性与人民性更好地统一起来,这是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导向功能,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现实课题。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导向功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自觉树立讲理想、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讲纪律的政治风气,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位,把讲政治贯穿工作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把各个方面力量团结起来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领能力和驾驭全局的政治优势,充分展现我们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中的政治领导力及其运作效果。

(二)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传承功能,增强党的政治领导的改革创新能力

党的政治领导力文化,蕴含着党的政治领导文化基因,它如同生命基因那样,支持着党的领导力的生存方式和基本构造,具有很强的传承功能。重视党的政治领导,奠基于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我们党创造性地规定了“党指挥枪”的政治领导原则,确立了“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领导的组织保证。古田会议正式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政治领导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领导工作的中心环节。经过长征的艰苦磨难和延安的整风运动,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在全党已经形成共识。毛泽东把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称之为中国革命制胜的三大法宝,并把党的政治领导的要领,概括为三句话,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2〕,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不可须臾偏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过曲折探索,总结经验,提出了“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基本方略,并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等重大理论实践课题。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的优良传统,在党的近百年奋斗历程中适时而生,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不断总结和积累,形成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发扬,赋予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传承创新功能。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这种传承与创新功能,一方面,表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对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既善于继承优良传统,坚守理想信念,又善于研究情况,解决新问题,守正创新,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导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上的全面增强。另一方面,表现为广大党员不忘入党初心,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一如既往地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的制度,继承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优良传统,勇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世界历史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对于中国的改革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守正,又要创新,既善于继承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继承发扬党的政治领导的优良传统,也要善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从政治上强化总体思维、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不断改进和完善政治领导制度,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到战略谋划和政策制定的实践中,体现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行动上,把党的政治领导力传递到各领域,落实到基层。

(三)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成长功能,增强党的政治领导的落地生根能力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活力因子,如同生命基因一样,储存着孕育生长的全部信息,具有不断前行、不断生长的成长功能。如果说党的政治领导的思想和制度在井冈山时期是一个刚萌发的幼芽,那么在长征时期开始开枝散叶,到延安时期已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总结建立起一整套党的政治领导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培育了以增强政治领导力为核心的延安精神,将延安的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升华凝聚,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政治领导的精神财富和红色文化基因,一代又一代继承发扬,我们党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领导的文化基因在“四个自信”的政治氛围中,发育成长得更完备更成熟,形成了以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的党内政治文化理论体系。同时,从理论和实践上建立起了党的政治领导力同思想引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共同构成的党的领导力体系。

从党的政治领导文化基因的成长过程和红色文化发展脉络来看,它的发育成长功能日趋完善,生机活力是很强的,只要有适宜的政治生态环境和组织支撑,就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如遇春风喜雨,将会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将会把党的政治建设与各项制度建设以及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比如领导班子突出政治本色,选拔干部突出政治担当,干部教育管理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舆论宣传突出政治氛围,全党上下和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都形成讲政治、讲大局、讲规矩的良好政治生态,全方位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长效化。

(四)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滋养功能,增强党的政治领导的壮骨补钙能力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灵魂和本质,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要从根本上唤醒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逻辑一致性的正确认识,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和道德力量,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所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在精神和道德上具有壮骨补钙、强身健体的滋养功能。

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不仅改变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的历史条件,也出现了弱化共产主义理想的世界性寒流。面对这股来势汹汹的逆流,中国共产党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丢失了理想信念,做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俘虏,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弱化,这些现象对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在十八大之前,共产主义理想几乎处于一种失声的状态,有一些党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在政治上迷茫,不谈理想,不讲道德,缺失共产主义理想之“钙”,成了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提“革命理想大于天”,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大补共产主义理想之“钙”的力度,将共产主义理想和价值观强力拉回到主流话语空间。***总书记说:“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以文化人、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和红色文化基因滋养作用的渐进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地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壮骨补钙、强身健体,让理想信念之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更加灿烂。

三、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演进特征和时代价值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是党的政治领导活动在广大党员及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和心理上的客观反映,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党的政治领导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演进规律。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特征和演进规律,对于新时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把握好自然生成性与主体建构性的有机统一,发挥领导主体增强政治领导力的主观能动性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既是党的政治领导实践的历史沉淀之物,也是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自觉自主活动的产物。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是在党的长期领导实践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它如同生命的遗传基因那样,有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生成力。但是,它生存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创造,是党组织有意识有目的建构的,体现着党组织和党员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党的政治领导力文化,具有自然生成性与主体建构性相统一的演进特征。我们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政治领导力文化这一演进特征,发挥领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一项决定“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战略任务。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虽然取得巨大成绩,但是“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存在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严重问题”。〔4〕面临着如此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做到坚定政治信仰,净化政治生态,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僅仅依靠政治领导力文化的自然生成,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把握自然生成与全力建构的有机统一。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到位、行动到位,上下同心,全党团结一致,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积极主动地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党的政治领导力文化基因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二)把握好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打开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思维空间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发展演进过程,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创造性继承过程,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过程,具有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相统一的文化演进特征。这种文化演进特征,在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重大理论实践命题,是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成果,它创造性地继承了党的政治领导的优良传统和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吸取了现代政治学、领导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有益元素,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理论,特别是党的政治领导、政治建设的理论得到了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增强党的领导力,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十九届四中全会规定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统筹、统领、统帅作用的根本制度,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制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从文化创新的维度看,也是对制度文化和党内政治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这不仅提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而且了打开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思路新空间。

(三)把握好政治定力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的价值引领

党的政治領导力的文化基因,源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实践里,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党内政治文化中,具有保持政治定力与改革创新相统一的文化演进特征,对于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方向正确,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价值。

目前,我国处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怎样应对外部环境的严重挑战,怎样增强正确把握改革方向能力,怎样增强维护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的能力,怎样提高抵御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的能力等,这些重大问题把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时代意义突显出来了。***总书记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5〕我们必须把握好改革的根本尺度,坚持政治定力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动摇,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让人民群众得到改革的实际利益,把党的政治领导力切实熔铸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领域、全过程中,体现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具体行动上。

(四)把握好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促进党的政治领导力走深、走心、走实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党的政治领导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是一个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有机统一的发展演进过程,这也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演进特征之一。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相统一的文化演进特征和规律,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认知与行动一致,促进党的政治领导力走深、走心、走实。

如何促进学用贯通、知行合一,是当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政治建设和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问题缺乏深刻认识,泛泛而抓,泛泛而学,存在为学而学、学而不思、学而不化、学而不用的问题。***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只有立足时代去解决特定时代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6〕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也是如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的声音,紧跟时代要求的步伐,解决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不一致的问题,强化理论武装,强化教育培训,强化熔炉锻炼,强化实践磨炼,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厚植党的政治领导的文化根基,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9.

〔2〕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8.

〔3〕 ***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

〔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2-28.

〔5〕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6〕 ***.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235.

【责任编辑:刘彦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