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谢亮超 游远新 游爱萍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传播媒介不断出现,各种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接收资讯更加便捷,思想变得更加多元,行为也变得更加自主,更需要学校正确且有力的引导。如何利用“微时代”带来的有利条件,建构有学科特色的德育渗透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提升中学德育教育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一年来的研究工作,对“微时代”背景下高中学科教育中德育渗透策略做了探讨,以此为高中学生品德修养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关键词:“微时代”;高中课堂;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標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0-0005-02
“微时代”背景下,高中学生面对各种新事物和大量信息,思想更加多元,行为也更加自主,如何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和引导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工作永远需要与时俱进,而课堂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作为高中教师应正视“微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课堂德育渗透教学中跟上时代的步伐,重视德育引导渗透工作;依据学科特点,践行“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建构有学科特色的德育渗透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提升中学德育教育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媒体形式相继出现。这些微媒体形式改变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但是互联网等多媒体是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有积极正能量的东西,也有消极负面的东西,负面信息容易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因此,高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高中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微时代”的知识传播效率较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修养观念,以促进高中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品德教育优于知识教育。
品德修养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条件,在高中教育阶段,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能局限于成绩,其品德修养方面也很重要。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创新高中德育教育模式,为高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1]。德育教育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有利于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德育意识
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意识,而且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思想品德的学习[2]。教师应该发挥课本知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知识的教育。渗透式教育和灌输式教育是不同的,渗透式教育是通过知识引导让学生主动接受正确的理念,而灌输式教育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相较而言,前者的效果更好,通过知识的渗透,能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在学科教学中就可以进行思维渗透。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个人道德修养
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渗透,首要目的是让其转变意识,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然后再通过具体的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此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3]。在“微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跳出教室甚至学校学习的小课堂,树立活动或社会等大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一些公益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可以通过微公益平台进行德育渗透工作。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会接受优秀个人以及群体的品德素养熏陶,进而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
在“微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更多人。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微方式(如微论坛、微视频等)宣传爱国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社会正能量;同时在德育教育渗透中,可以通过寻找课本中的德育要素,分析课本中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心培养有用的教育题材[4],并通过提炼教材中的精华内容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通过学习德育知识,学生可以参与生活中的德育活动,可以自己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进而促使其日后积极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一)充分利用“微时代”多元的媒介,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具有“微”特色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课堂模式的构建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但不同学科的德育体现在教材中会有不同的展现方式。“微时代”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尤其是众多的信息媒介,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选择。我们应使用好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资源,结合软件流程创新,创造便于教学使用的数字化环境。在开放互动、灵活高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分享模式中,教师可以针对德育环节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作出快速反应,甚至可以制作相应讲解的微视频,展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通过评论留言、提问回答等方式参与教学互动,及时提出学习需求,解决疑难问题。
此外,可通过微媒介,对德育资源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学生观看视频的历史信息、教师上传视频数量、视频点击率及评分等重要数据应被完整保存,并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有助于提高学校对系统运行情况的管理效率。我们还可以利用学校优良的信息技术硬件条件,包括校园网络配置、服务器搭建,进行微课堂教学资源制作,并在管理系统中进行发布和分享,发挥教师的德育经验与智慧,收集每位教师的德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微课堂网页平台在线交流,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并营造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主体性的德育微平台,从而传播德育正能量。
(二)充分利用“微时代”丰富和多元的资讯特点,对教材本身进行勾连和挖掘,找到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丰富学科课程的应用素材以及学校德育资源库
教师应结合德育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相关德育知识点的提炼,强化对教材本身德育素材的勾连和挖掘。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时可以对课本中的德育题材进行着重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在讲课前就要做好备课工作,结合德育渗透的方式寻找课本中的切入点,有针对性、有方向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教师可以引经据典,结合我国从古至今的德育行为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熏陶,这些英雄人物对学生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自觉抵制互联网信息平台中的不良或者消极言论。在学习中,不能将德育教育局限于课堂上,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理论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生活才是考验我们个人素养的最好场所,在生活中经受各种考验,学会明辨是非后,学生的個人品德修养才能进一步提升。
(三)充分利用“微时代”简单快速的便捷、犀利生动的娱乐的特点,进行具有“微”特色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课外活动模式构建
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除了课堂上的德育引导外,还可以在课外进行,如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行德育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增强学生素质的另一途径。只要是可以对高中学生进行渗透性的德育教育素材,都可以用来为其服务。而且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也会更有针对性以及实际意义,并促进学生明辨是非、好恶能力的提升。
学生毕竟是要进入社会的,只有自己体会生活中的行为活动的对错与否,才能提升自己[5]。对高中学生而言,学校或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大型的学习活动,通过开展诸如“微论坛”“微早会”“微视频”等第二课堂,让学生热爱生活,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这种第二课堂的形式,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也会增强,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
(四)针对“微时代”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状况,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总目标,并完善学校德育建设的意识
教育的灵魂是以德树人,只有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品德教育,教育才是完整的。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在此目标下,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展开教学并使其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素质的体现就是德育,开展德育工作不能仅依靠学校,应该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6]。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做好德育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新闻媒体也可以开展专人专访活动,对优秀的高中生进行报道,树立标杆,让更多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对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也要做好表彰工作,激励更多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德育教育应该也必须做到的事。
参考文献:
[1]舒朝贵.“微时代”到来对中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6):119-120.
[2]白健华.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7):55-56.
[3]李 珊.“微时代”中职德育教育路径创新探讨[J].祖国, 2018(4):181.
[4]黄 莺.“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J].新西部,2016(5):156-156.
[5]袁钱芳.“微时代”中职德育教育路径创新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232-233.
[6]唐 莉.“微时代”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研究[J]. 理论观察,2016(7):60-6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