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毕可军
前几年曾断断续续地读过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听过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讲座,它们曾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一些影响,让我感受到了学习对于自己成长进步的推动作用。可是逐渐地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繁杂加上心情的浮躁,读书也成了被动地读、机械地读,读而不记、读而不思、读而不悟,使我对读书渐渐变得毫无激情。
寒假,学校开展了“读书富脑”活动,其中任勇老师编著的《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老师》一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位编写过81部数学专著,发表过710余篇文章,讲学400余场的特级教师在书中从名师、教学、课程、育人、学习、教研、艺术、发展等几个方面将自己如何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今天的名师的过程做了详细的阐述,我在感到钦佩的同时,也深受启发。
在教研篇中,任勇老师分享了他的“育己”之道:天天学习,天天进步;终身学习,终身受益;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在他看来,教育科研使他由一名普通的师专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使他由一名优秀教师成为一名特级教师。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教研和反思能使我们由实践型教师走向专业型教师。但是一提起教研,我们都很犯怵,感觉教育科研遥不可及,多数时候各种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毫无效果。通过研读任老师的经验,我才发现,原来教育科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高在上、触不可及、深奥难懂。任老师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那些著作和经验无非就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很多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通过总结、挖掘这些小事、小节,去发现它们背后所隐藏的研究价值,从而形成我们的教研成果。所以我们的教研就应该向任老师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从教学的细节做起。研究我们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自己的班级,研究我们的每一次备课、每一次听课、每一次作业批改、每一道题、每一次测验。相反,如果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研究对象过大,范围过广,内容过宽,则往往由于我们知识储备和研究方法的匮乏而束手无策,我们的教研目标最终也将成为空中楼阁,我们的教研活动必将难以收获胜利的果实和成功的喜悦。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研同样如此,只顾积累素材,不去思考、不去总结、不去挖掘这些素材深层次的内涵,同样得不到经验,形成不了有说服力的理论。但是一味地去追求经验,急于形成结论,而不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自己独特的体验,形成的结论也会缺少强有力的说服力。我们一线教师具有典型的、丰富的教育实践,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际的教学工作,但是我们缺少的就是把那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通过记录、经过反思,形成经验。怎样将实践提升为经验,从而形成理论呢?这就需要我们像任勇老师那样,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再反思,课课反思,日日反思,月月反思,年年反思。
“干而不思是盲目的干,思而不干是徒劳的干。”其实反思很早就走进了我们的教学环节,我们每节课的教学案中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当堂课后填写教学反思,只有经过认真反思的内容才最有价值,才能真实地体现本节课教师在某些教学环节上的困惑。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困惑和疑难,就可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更好地完善以后的课堂教学。同时,通过课后反思,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某个环节中合理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利用。当我们把这些反思的结果当成我们教研的一个个“闪光点”,然后再将这些“点”(反思)串联成不同的“线”(经验),再用这些“线”形成“面”(理论)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教研的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从而帮助我们早日成为专业的老师。
书中任老师以“备好教材、心中有书”为例,讲述了五个方面——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激活教材、改组教材、拓展教材。其中在激活教材环节中他是这样讲述的: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教材在进入教学过程前,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操作化、活动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些字词读来耳熟能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考虑了多少呢?再细细思考我自己的备课,不免汗颜!
多少节课我只是把教材上的内容重搬黑板?多少节课我只是为了“教”知识而在“讲”知识?多少节课我是嘴不停休地讲“我”的,笔不离板地写“我”的?多少节课我用心关注过那些吃力的眼神、无助的目光?多少节课是学生要“疯狂”地自觉地主动地学习?
多少节课前我去备过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多少节课前我为“课”准备过大量的素材?……
任勇老师用他的“十三备”:“备好教材、心中有書;备好学生、心中有人;备好教法、心中有术;备好开头、引人入胜;备好结尾、引发探索;备好重点、有的放矢;备好难点、突破难点;备好作业、讲求实效;备好学案、渗透学法;备透理念、融会贯通;备多用寡、有备无患;备之研究、深层探索;备之终生、养成习惯”成为最优秀的数学教师,我也要把这“十三备”铭记在心,把它作为我教学中的指路明灯,用它时刻检验我的教学,促使我成为最好的教师。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南海高级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