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杨小龙
摘 要: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除了要积累知识,也要注重心理品质的培养。在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同时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因素会带给中学生体育教育的影响是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 心理健康;中学生;体育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现状
根据调查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大约有3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中学生中有着明显的性格缺点,如心理承受能力差、孤僻不合群、不接受他人意见、缺乏协作没有团队精神、意志力差等。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学校采用应试教育模式,仅极少数学校有实行素质教育。学校、老师、家长以及中学生自身都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成绩的提高上面,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现状的关注,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没有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树建工作。学校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力度不够,心理知识教育普及的欠缺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缺点。使得中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差,容易被艰难挫折击倒,没有健康积极的心理认知,缺乏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的优秀心理状态。又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导致我国目前在读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而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对于独生子女过于宠爱使得这部分属于独生子女的中学生缺乏心理素质的锻炼。
二、中学生体育教育中心理活动的影响因素
1. 学校因素
不同中学学校的学习和体育锻炼环境是不同的,但是中学生在对于体育课的学习态度方面却没有什么的明显不同;中学生却在体育课场所、体育锻炼场地的选择和体育活动参与的方式情况差异有着明显的一致。优美的体育课环境和健全的体育锻炼设施能够带来学生愉悦的视觉享受,让学生拥有积极体育运动的心情。学校应该保持基础体育设施经费的投入,保证运动场所的安全可靠,让中学生没有心理压力;放心学体育大胆做运动。
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上课大部分时间“自由活动”的教学,体育考试考核标准的单一,教学内容毫无新意、教学内容匮乏,老师显得不亲切没有不要的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对学生标准统一没有针对性教育不考虑特殊的学生群体,没做到因材施教,不合理的课程安排、运动场所没有安全感都是影响中学生体育教育中心理活动的学校因素。
2. 家庭因素
由于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所以家长们对于中学生文化成绩关注度过高而对于体育课不够重视。独生子女政策提出后,父母对于独生子女过分的溺爱使得中学生缺乏相应的心理素质。父母的人生观、职业和行为以及家庭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居住氛围都影响了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活動。
3. 社会因素
现在社会对于体育活动不够重视。我们通常可以看到在人们对于中学体育特长生有一定的的轻视,人们较于关注的是文化上的尖子生。社会向中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们输入了体育成绩好不会文化成绩好的观念使得人们在体育课上表现不积极。社会舆论的错误引导和现行应试制的考试选拔制度的不完善,是影响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活动的社会因素。
4. 其他因素
(1)体育学习的兴趣。如果当中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了,从而他们会在体育活动中会保持优秀的心理素质。兴趣才是中学生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够让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积极的参与,使中学生有着强烈的体育表现欲望。中学生对体育浓厚的兴趣是积极的心理因素。
(2)大众传媒。当今信息时代中,各种传媒工具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杂志、电视、广播、报纸无处不在的传媒工具也对中学生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新闻媒体有着导向作用,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媒体对体育的报道会引起中学生对体育的关注,体育明星会直接成为中学生崇拜的偶像或学习模仿对象。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喜欢的体育明星而主动地参与到他们的运动项目中来。
三、积极的心理因素促进中学生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在中学阶段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中学生处于正在长身体的年龄段大量的体育运动对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不怕苦不怕累的心理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达成各项运动目标。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也能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开心愉快的体验。
四、消极的心理因素不利于中学生体育教育
消极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育。在体育教育中,中学生如果有消极的心理就很难完成相应的体育教学任务,达不到应该有的健康第一的教学目的。
五、通过体育教育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必要性
当前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中学生独生子女比例已超过80%。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区别于多子女家庭的生活方式,唯一的一个孩子就是大家庭里的焦点,从小受到了过分的宠爱造成了当前部分中学生的有着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1. 自我为中心问题
家长们超过常理的溺爱,100%满足孩子们的各种要求,各种过分地夸耀孩子们取得点点成绩,让孩子们觉得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是围着自己在转,在他们眼里自己就是站在舞台的最中央,自己就是所有人里的的主角。而团队体育运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能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到团结就是力量,能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学习到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不一样的价值,能让孩子们在协作中明白每一个人都是团队的核心,能让孩子们并肩作战,在紧张的气氛中懂得每一个战友都是平等的。
2. 自傲问题
曾经所说的穷人孩子早当家,那么所说的现在的孩子们就是温室的花朵也不为错。不管孩子们做错什么部分家长总是对孩子不加指正或许还会夸奖孩子。这样的孩子不能受到一点点的委屈,不能经历一点点的失败。一旦遇到失败、委屈往往会钻牛角尖不能自拔,其承受能力十分差。我们的体育教育除了传授体育的协作精神也要让孩子们明白体育的竞争性。体育过程中除了享受胜利的喜悦,也要面对失败的勇气。每一个在体育竞技的孩子,都会经历失败、都会遇到困难。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会在孩子们失落的时候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去努力拼搏,去迎接下一次的胜利。
3. 害怕吃苦问题
正因为独生子女是家庭的核心,而现代家庭里很少会有体力劳动,家长们又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甚至让孩子的吃饭穿衣都在家长们包揽的范围内。结果导致当前中学生怕吃苦、怕累的心理明显。而体育教学不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勞累的过程。体育课上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能够让学生在开心的运动中很好地参与劳累的活动。体育课既强健了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教育了中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4. 孤僻问题
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们缺少与兄弟姐们之间的交流,从小都是和长辈交流。缺少与手足的打闹、玩耍,使他们很多时候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不懂得如何与同龄人交流。往往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体育除了是个人性的,也是集体性的。在集体体育活动中,促进中学生学会如何与同学交流,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让中学生们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在嬉笑开怀的团队体育活动中,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集体。
5. 自私自利问题
很多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很多孩子却不认为这是家长们的关爱,而把家长们这些默默的付出当作自己应得的。这也造成了当前中学生自私自利的问题,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也不愿意为他人付出。团队体育竞技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也是一个默默付出的过程,只有每个人都无私地奉献自己的那份力量才能够赢取最后的胜利,享受那份属于赢家的荣誉。在体育教育中,中学生会很好的明白团结友爱、默默奉献的精神。
上述心理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中,非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中这些心理问题也广泛存在着。良好的体育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这类心理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当前教育环境中,通过体育教育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六、如何培养积极的心理因素
1.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需要是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中学生是对于体育学习的动机可分为:①对体育活动的好奇心和体育运动的兴趣;②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老师表扬或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③明白通过体育活动可以让人健美、健康、强壮;④从体育活动中或得快乐感;⑤把体育当成未来职业方向。
由于中学生体育需要的不同,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也不同。中学生的年龄段的叛逆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也有着变化起伏。此时,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对体育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动机。
2. 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好动对体育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然而中学生对有体育活动的兴趣广泛而不稳定。正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挖掘中学生特长培养中学生专项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兴趣坚定、深厚。老师通过启发引导使中学生自发学习体育,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快乐而不是困难和痛苦。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自觉学习并且建立求知欲望,做好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愿意练、愿意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鼓励学习,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在赞扬的同时也要指出中学生的不足,使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在改正错误的同时获得快乐。让学生养成积极、自发的学习态度。
3. 注意中学生的感情与意志
中学学生在体育活动与竞赛中感情表现较为明显,老师做好疏导与引导工作,让学生感情稳定。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学生意志力培养的重要时期老师应当适当监护和帮助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挫折、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决果断的优秀品质。
4. 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中学时期的学生心理是一个矛盾的时期,独立和依赖、幼稚与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他们需要老师的鼓励与表扬,需要老师的关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给予学生热情的指导与帮助,尊重学生的选择,信任学生,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又要不过分的批评与否定。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