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具有活力“开放作文”教学

时间:2024-05-11

黄芳珍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文教学也有了全新的理念和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增强能写的信心,激发能写的兴趣。”这段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是不易。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说:“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显然,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观,作文的权利理应回归学生。

一、开放时空,丰富生活

叶圣陶老前辈曾把学生作文作如此生动形象地比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所以说,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广袤又美丽的大自然,融入真实的社会生活,指导他们处处留心观察,事事仔细分析,自觉养成一种勤观察、善思考的好习惯。如此,才能让“开放作文”教学模式焕发生命力,让作文教学充满活力。

二、开放題材,表达真情

作文的素材很多,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把选材的自主权让给学生,不能一味的包办代替。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开放题材包括开放作文的题目和作文的内容。在作文题目上不再一题定文,一般采用半命题或学生自命题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如“我眼中的……”“……我想对你说”,等等。贾平凹的《访梅》一文中说:“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作文教学中我们竭力让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未来,指导学生于平凡中发现伟大,于平淡中寻探新奇,于缺憾处寻找圆满,从对事物的悟彻,求得精神上的欢快。“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学生题材充分开发,写作时自然就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有一位教师要求以《我的XXX》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真情的内容,前提是不说假话。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再进行习作。后来在批改中发现,本次作文有两大特点:一是作文题目异彩缤纷, 如“我的祖辈”“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祖国”,等等;二是作文内容充满真情实感,例如,有个学生在《我的梦》中这样写:“我梦见自己成了一名航海家,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当我梦醒时分,却发现自己尿了床,躺在湿漉漉的被褥上。”这样的习作就是儿童内心的表达,就是童言无忌的实情。

三、开放指导,训练语言

作文教学要变“单一的教师指导”为“开放作文”。其做法主要是作文指导不限于课堂内,还要走出课外,充分利用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指导包括个别指导、集体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学生互为指导。有了多样的指导方式,学生的思维活跃,语言丰富了。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校园一景》时,先刻意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寻找自己喜欢的地方,再观察此地景色特点。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情动而辞发,自然而然丰富了语言,用词也得当。

四、开放形式,张扬个性

个性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人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作文教学是最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绽放异彩,做到一千个作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必须展开开放式的写作形式。首先开放的表达形式要为学生营建一种自由、愉快的习作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素材,从结构安排和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用诗歌亦可、用童话亦可、用记叙亦行、用议论亦行;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不拘泥于外在形式地写,用自己切身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以《XXX我想对你说》为题的一次习作课堂上中,教师对学生说:“你想对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胆去写,一吐为快,老师做你的知心朋友,给你保密。”如此,大大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其写作个性自然得以张扬显现。

五、开放评价,激发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习作评价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陈旧的授课模式,老师居高临下的批改对学生来说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学生往往并不注重老师的“精批细改”,置评价于门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这就决定作文评价要注重开发,开放评价要面向全体,不要把焦点仅集中在优等生上,避免出现“一叶障目”的现象,更要均衡照顾习作能力低的学生,要优先扶植这些“特困生”,用满分或超满分的等次奖励他们,以作文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用“这个词语用得准确”或“这句话写得很具体”等评语激励他们,扬起孩子心中的一个个风帆,激发他们喜爱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给学生一片开放的习作空间,使他们走进习作之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从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八一希望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