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妈妈快放手让我自己做

时间:2024-05-11

小雪4岁多了,最近,爸爸妈妈发现她有点儿“黏人”。以前由于小雪的父母觉得孩子年龄小,吃饭、穿衣这类事情,大部分都是父母帮忙完成。可是渐渐小雪长大了,仍然习惯性地依赖爸爸妈妈。有时候爸爸妈妈鼓励她独立尝试解决,她只是摇着头,不断撒娇请求帮助。爸爸妈妈觉得很头疼,小雪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晴晴5岁了,上幼儿园中班,老师普遍反映她自理能力强,有主意,有见解。这得益于妈妈从小的培养。从晴晴两岁开始,妈妈总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今天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去幼儿园?”“晚饭想吃什么?”“想读哪几本绘本?”“周末想去哪里玩?”同时,妈妈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难题”请求晴晴帮忙:脏衣篮太重了,你能帮我一起提到卫生间吗?妈妈做饭忙不过来,你能帮我搅拌一下鸡蛋吗……每次接受了晴晴的帮助,妈妈总会高兴地表示感谢:“哇!多亏了你的帮助!否则我不可能顺利完成!你让我轻松了很多!”所以,晴晴很小就会自己照顾自己,还经常主动帮助妈妈做家务。

我们知道,孩子到了大约1岁半到两岁时,会经历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事事被大人包办,而希望自己亲自去尝试,他们会强烈要求自己穿鞋子,自己开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自己来”,这充分说明独立性是可以从小培养的。

孩子出现这样的自我意识是儿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顺着孩子的意愿顺水推舟,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变得越来越独立,能力也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发展;如果我们频繁打压孩子的意愿,因为各种为了自己方便的理由,不给孩子尝试的自由,他们就可能对自己的生活渐渐失去掌控感,依赖大人为自己做主,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自信心低下。

谈到独立性,很多家长都会自然地将它与自我照料、自理能力联系到一起。其实,独立性现代人格素质的内涵包括多个层面,除了自理能力,还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遇到问题和困难能独立自主地做出决策并会实施,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暗示、意见而改变主意的能力等。在学前阶段,幼儿独立主要表现为能够在成人的鼓励与要求下独立做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请求帮助、喜欢独立做事情和独立思考问题等。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幼儿,会有更多的机会探索周围环境,并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与成人在一起时却很少获得独立面对问题、自主服务的机会。很多家长认为学前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即便自理能力略差也没有什么大不了,“长大了就好了”。甚至在幼儿园中,当老师强调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个别家长会出现抵触心理,认为这是老师推脱照料孩子的责任。这种心态使得孩子渐渐养成对父母的依赖性。久而久之当他遇到难题时就会不知所措,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克服难题,而是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很多父母在孩子入学后反映孩子的生活能力差,过分依赖父母,缺乏主动承担任务的意识,这些问题都和孩子缺乏独立性有关。

独立性的培养,首先从一日生活的种种小事入手。对于孩子而言,一日生活皆学习。学前阶段的幼儿是一个天生的“探索家”,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什么都想自己试一试。对于家长来说,“放手”是让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家长首先应该放下担心、包办的心态,相信孩子的能力,允许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过程中出现不完美,让孩子从“不会做”到“学着做”再到“学会做”,从做得不象样到做得井井有条,逐步提高孩子的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