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章中林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秋日里,父亲喜欢念叨这些农谚,而他也就在这些朴素的农谚里把自己跑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立秋时候,晚稻下了田,父亲期盼着天能下一场及时雨,让晚稻有一个好的收成。父亲不是说“交秋三场雨,瘪稻变饱米”吗?天遂人愿,一两场透雨下过,父亲就忙了起来。“湿三天干两天,田不发白收一千”,稻田的墒(shāng)情管理是能不能获得高产的保证。父亲那些日子每天都要到田里转转,给水田打打茬口,除除虫。“立了秋,把头揪”(棉花立秋要打顶),“五交芝麻七交棉,三交豆子颗颗圆”(“交”是指锄地的次数),打花头,除枝杈,施肥,除草,地里的活儿也是没有少的。“立秋栽葱,白露栽蒜”,菜园子也是要拾掇拾掇了。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时候,水稻要分蘖(niè),玉米要授粉,棉花秋桃在坐果。这时候,父亲对水的关注胜过任何时候,所谓“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时节父亲经常要到稻田里看看,还会守在电视前看天气预报。如果天不下雨,父亲就会拉着我们到水田里去车水。家乡的水田是就着丘陵的地势而围建的,一般只有底部有水沟,所以,田地存水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有时忙了一天,好不容易将水引进田,留不了一夜就又漏光了。忙完了田地,还要偷闲去侍弄菜园,“处暑萝卜白露菜”,正是种萝卜白菜的季节呢!
处暑,父亲惦记着天是否下雨,而到了白露秋分,天气是否響晴就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了。“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正是水稻抽穗灌浆的时候,籽实是否饱满,就看天公是否作美了。父亲早起都会看看天,望到天上白云朵朵,艳阳高照,他的脸上就会带着笑。
田里的农活不多,最忙碌的是地里。棉花正盛开着,一片雪白,都在地里喊人了。父亲是忙碌的,早上下地去扯花壳(将棉花带壳摘下来),晌午就待在地里捡棉花,晚上还要剥花壳。“白露耕地一碗油,寒露耕地白打牛”,旱地早耕晒垡也要赶节气,你说父亲能不忙吗?
“寒露蚕豆霜降麦,种了小麦种大麦”,这时候,是父亲秋天里最忙碌的时候,既要忙着收又要忙着种,生活完全没有了规律。好在这节气晴天居多,早上有露水和寒霜的时候,父亲一般是不下田的,等到露水和寒霜收了,他才去割稻、摘棉花、种麦子。为了节省时间,父亲喜欢把饭带到田头吃。一年地里的忙碌都在这时候上岸,父亲的脸上、心底都是满足和充实的。父亲这时候说得最多的便是教育我们要勤劳并爱惜粮食,诸如“秋天弯弯腰,胜过冬天转十遭”“秋收懒一懒,鸟雀撑瞎眼”“一步撒一颗,拾起来煮一锅”。
农谚里的秋天,秋天里的父亲。我的父亲就是在农谚里,把秋天跑成大地上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的。
农谚里的秋天,秋天里的父亲,文章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者依据节气先后,将画面分为立秋、处暑、寒露三部分,逐一加以描绘,每一部分都有大量的农谚出现在画面里,而父亲的活动都与之紧密相关。这样写,不仅让读者获得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而且也很好地突显出了秋日里父亲的忙碌与艰辛。
立秋
刘 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寂寞地立着。突然起风了,秋风习习,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风一样。睡梦中隐约地听见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月光中。
寒露
左河水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
译文:天高云淡,气候干燥,大地草木枯萎凋零。与此同时,秋菊盛开,处处飘香,农民们正进行着秋收秋种工作。而且,在寒露时节里人们喜爱食用川贝炖雪梨这道药膳。
处暑后风雨
仇 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译文:大风伴着大雨,将酷暑一扫空。天气瞬间就变得凉爽起来。儿童在读秋风赋,令人回忆起醉翁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